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企“出海”亮点纷呈

  近年来,不论是大市值上市公司,还是中小微企业,中国企业“出海”现象,密集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它们或产品“出海”,或品牌“出海”,或服务“出海”,或供应链配套“出海”,不断推陈出新,亮点纷呈。

  从“老三样”到“新三样”

  产品科技含量十足

  在位于迪拜市中心的“Tilal Al Ghaf”社区,不时能看到服务机器人在椰枣树密布的街道上穿梭,帮助人们运送包裹。而在离这个社区30分钟车程的迪拜国际机场,一群训练有素的自助值机机器人,则有条不紊地帮助乘客办理手续,指引乘机路线。这些机器人的共同特点是,都来自中国企业。

  类似这种有科技感的产品输出,是近几年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特征之一。

  长期关注“出海”的霞光智库负责人何维认为,过去,中国企业“出海”多依靠低成本的生产,提供加工产品。近几年,这种现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科技成为“出海”的内核。“通过技术创新、资金支持和本土化等方式,中国企业积极探索全球市场,在以智能硬件、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等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何维说。

  中国在海外热销的产品,已经悄然从“老三样”变成了“新三样”。所谓“老三样”是指服装、家具、家电等,所谓“新三样”是指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全新的产品,正在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动能,而外贸出口主打产品的“新旧之变”,更彰显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

  事实上,以制造业为引领的中国企业“出海”,正彰显出中国制造强劲的全球竞争力。如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国际研究机构SNE Reserch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球装车量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了6个席位,其中第一、第二都是中国企业。在软件方面,中国企业在海外移动APP市场已深耕多年,拥有越来越亮眼的成绩。从范围上看,“出海”市场由近及远,逐步扩张,从传统的东南亚市场,到成熟的北美、欧洲与澳大利亚市场,再到新兴的南美、非洲和中东市场,都能看到中国新兴企业与创新产品的身影。

  从吃火锅到刷短剧

  中国休闲时尚受追捧

  中国人喜爱的生活方式,正在经由“出海”这个途径,走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各国人民的认可。

  中国年轻人热爱的新茶饮,在海外市场逐渐流行;中餐也以其品质、口味赢得众多海外消费者,将中国味道带到了全球,火锅就是其中的代表,“几乎是开一家店就火一家店”。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继中国科技品牌俘获消费者芳心后,中国饮料连锁店在东南亚国家迅速扩张,麻辣火锅也成了各国美食爱好者的新宠。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发表评论文章称,蜜雪冰城与名创优品等中国国际零售品牌,不只是一个个成功的商业故事,还可帮助中国在印尼推广正面的中国形象。

  除了“舌尖上的味道”,中国人民习惯的生活方式中——刷剧和读网文,也开始走向世界。

  在视频领域,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剧集发展报告》显示,微短剧“出海”逐渐成为新赛道。一方面,从海外销售发行和传播渠道看,渠道平台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互联网传播成为主流。另一方面,微短剧“出海”变热,视频平台和网文平台是两大主体,除了传统视频网站的国际版APP及各自的海外社交平台账号之外,还涌现出网络文学平台推出的ReelShort、FlexTV、GoodShort、MoboReels等独立微短剧“出海”APP。

  在网络文学领域,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累计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6000余部,海外用户超1.5亿人,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应用商店的网文APP排行榜中,来自中国的APP往往名列前茅。

  从“中国制造”到“全球品牌”

  追求高附加值、高溢价产品

  不知不觉间,曾经的“中国制造”,正在转型为“全球品牌”。从利润微薄的传统代工厂到与国际接轨的全球化品牌,众多中国企业借助更多元的营销渠道,以及本地化视角下的精细运营,实现了产品价值的提升。

  直观的表现是,提到“中国制造”,大家想到的更多是网络游戏、社交软件、直播APP、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创新药品等高附加值、高溢价产品。在一些细分领域,相比欧美传统巨头,中国产品与服务甚至开始有取而代之的态势。

  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第一次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数据为214万辆,这一数字领先于日本的202万辆。而为中国跃升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正是新能源汽车。今年上半年,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两次访问中国,他感慨,“中国动向将引领世界的方向”。

  3D扫描仪、3D打印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3D产品的中国卖家,将中国智能制造产品带到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用户的生活和工作中,主导着全球消费市场。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6月,中国桌面消费级3D打印机出口达146.9万台,价值近22亿元。亚马逊3D打印机类目中,前三名卖家都来自深圳,同时,中国卖家占据接近90%的市场份额。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下,中国企业纷纷加入探索“出海”之道的浪潮。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从基建、外贸项目到制造业、服务业、高端科技企业,中企“走出去”的脚步不断加快。在海外,越来越多的合作平台,也在为中国企业提供着走向全球的机会。

  以北斗、云计算为代表的

  “新基建”造福世界

  伴随着中国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新基建”正在走出国门,造福世界。

  所谓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北斗系统走向世界,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北斗系统是全球唯一集通信、导航、遥感及搜救功能于一体的导航系统,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北斗系统已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智慧港口等产品,已在东盟地区、南亚、西亚、东欧、非洲等地成功应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北斗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福利,它是属于世界的卫星导航系统。”阿拉伯天文学和空间科学联盟秘书长阿瓦尼·莫·萨利赫·卡萨瓦内说。

  另外一个例子,是中国云计算企业服务全球。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云“出海”已然成为一道必选题,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浪潮云等“中国云”,都在大步走向海外市场。

  如今,中国云计算企业的“出海”足迹已经扩展到拉美、中东、非洲、欧美等地域,直面海外市场云计算巨头。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企业“出海”掀起的新浪潮,必然进一步加速中国云计算企业的“出海”步伐,同时也会给全球云市场格局带来新的变化。

  在何维看来,放眼未来,全球正进入科技大发展时代,中国在数字经济、新基建上的优势将为全球许多国家补足数字基建的短板。同时,中国企业将更重视本土化和区域化战略,能否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法律、消费习惯和竞争环境,实施定制化的市场策略和产品定位,将成为下阶段“出海”企业能否在海外成为“长期主义”全球化企业的关键。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侨报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音
    第04版:文化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企“出海”亮点纷呈
薛荣兴:一位海外侨商的“中国心 赤子情”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