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是一年春韭香

  □  胡付营

  俗话说:头茬韭菜比肉香。春日尝鲜,首推春韭。春韭素有“春菜第一美食”的美誉,正所谓“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春日里,吸足了阳光与雨水的韭菜,逐渐摆脱了凋敝,变得棵棵青翠,鲜嫩丰满。凉拌、素炒、包饺子、烙菜饼、煎合子,似乎怎么吃都是美味。我钟情于韭菜鸡蛋馅的饺子,从和面到调馅儿,从擀皮到捏饺子,嗅着浓郁的韭菜香气,沉浸在制作过程中,真是一种享受。出锅的薄皮饺子透着淡淡的绿,柔软鲜嫩,香味四溢,更是让人口舌生津。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年四季都喜欢到田野里玩耍,有一次竟发现村北靠近小河的一个废弃菜园里有几畦韭菜地。那时刚开春,稀稀落落的韭菜芽刚刚钻出地面,叶尖还带着一截枯黄。我们一合计,干脆回家拿来铁锨和篮子刨出韭菜根回家种。韭菜根并不深,锨头踩下后往下一摁锨把,整块的泥土便挖了出来,用手轻轻地扒出韭菜,抖落泥土就可。如此这般,忙活了两三个小时,也就半篮子收获。小时候玩心重,也容易知足,很少去计较什么得失利害,那种自由自在边玩边劳动的情形,如今想来都是件美好的事情。

  老家的后院大,角角落落里都能种点青菜。回家后,在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开垦一块土地,四周堆上小小的土脊,就是一块菜地了。韭菜根种起来要比挖的时候省劲儿多了,刨出几溜浅沟,按照种小葱的模式把韭菜根密密摆放,压土,踩实,撒点草木灰,浇水,就大功告成了。其实,韭菜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只要不缺水,不被鸡鸭猪破坏,几天的功夫小小的韭菜叶就争着抢着冒出来了。

  第一茬韭菜非常细嫩,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姥爷说,韭菜是越割越密越割越粗,不要因为看起来弱就舍不得割,镰刀可是韭菜的“助壮剂”呢。正如姥爷所言,割过几茬的韭菜真的越发壮实茂密起来,那一小畦韭菜成了我的责任田,寄托了我春天里的许多希望。有了种韭菜的成就感,每次看屋墙上挂着的几把生锈镰刀都觉得美感十足。吃饭时,掐几根韭菜就着窝头嚼起来都觉得香,清汤里加点韭菜末,味道立即有了不同,鲜嫩的韭菜让一日三餐更有味道了。

  记忆中,父亲爱吃韭菜馅饺子,几十年来母亲早就琢磨透了父亲的心思,只要父亲从菜园里割一把韭菜或是从集上买把韭菜回家,母亲当天必会包顿饺子。特别是把庄稼地交给大哥二哥侍种后,父亲和母亲的那种默契越来越甚了。往往母亲还没包完饺子,父亲就默默起身拾掇锅灶烧水了。下饺子父亲是高手,水要多,火要大,水滚开后撒点盐再下锅,素馅的开两回锅,肉馅的开三回锅就行了,这是父亲告诉我的煮饺子诀窍。母亲牙口不好,父亲总是留一碗饺子多煮一会。母亲和父亲一辈子粗茶淡饭省吃俭用,默默相守了整整五十载,那份默契随着父亲走后成了母亲孤独回忆时的精神慰藉。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份默契在母亲心中愈发浓郁,她时不时会提起父亲,似乎生活中每一处还有父亲的影子。

  爱是什么?默契是什么?也许就如母亲和父亲一个眼神的会意,一个行动的配合,一句话语的传递,一辈子的守护。

  又是一年春韭香,再尝一口春韭,鲜香中好似多了几分岁月的依恋与温馨。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侨报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音
    第04版:文化
林凡儒:传承沂蒙精神 情系百姓安康
一家服装企业的『出海逆袭』
又是一年春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