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家具、家电,通常被称作外贸“老三样”,产业规模大、出口数量多,但高端提升的转型需求也迫在眉睫。不少传统服装企业通过走个性化定制的路子,实现“老树发新芽”,外贸出口大幅增长。
近日,一件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高端定制西装在山东岱银纺织服装集团(以下简称岱银集团)被制作出来,这件西装有设计感十足的“未来之星”驳头眼,全手工缝制的全麻衬,还有一个可爱的属相标志。这件衣服是由一位美国客人在家里通过网站定制的。
海外接单,国内制作,在岱银集团,这些高端定制西装占到了企业出口总量的10%。360道复杂的制衣工序,在智能制造的生产线上完成柔性转换,“包括内里的衬布、花色都是按照个性化需求来做的,基本上三到四天就能生产出来,然后通过物流出海。”岱银集团董事长赵焕臣说。
岱银集团是泰安市一家老牌的纺织服装企业,长期以来,出口一直依赖“薄利多销”的走量模式,早些年效益还不错,但近年来却不断受到低端市场挤压。一次,经中间商介绍,企业接触到一批高级定制的订单,但首次吃螃蟹并不容易。
岱银集团西服车间技术总监刘德庆说:“一般做定制的交期是七天,但是中间商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给我们提供数据库。如果说没有客人量体数据库的话,客人发尺寸过来,做样板、做工艺,一个人就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由于缺乏软件支撑,第一批高级定制几乎是连夜赶制出来的。为打破受制于人的困境,岱银集团投资100多万元聘请专家团队,攻关数据库软件。为了支持企业转型,国家和省市稳外贸举措也陆续送上门。泰安市商务局完善政策性资金拨付流程,让中央级资金跳过县级财政直达企业,大大提升了政策兑现效率。
泰安市商务局党组副书记、二级调研员王成岩说:“市级财政和县级财政往往在年底会进行总决算,在这个过程中的资金往来不是现金,而是拨付文的往来。我们和财政部门沟通,财政资金到商务局的单位账户过渡后,以现金的方式通过银行账户可以直接转到企业。”
现在,岱银集团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只要输入量体数据,系统3分钟就能生成一套打版工艺。打通技术上的卡点后,企业迅速布局海外门店,实现了从“走量”到“走价”的逆袭。
“在这个数据库的基础上,我们又专门开发了适合美国市场的下单系统,目前有300多家海外门店和我们在合作,每年的高级定制量也在翻番,给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岱银集团美国公司经理韩忠华说。
除了美国、加拿大,现在,澳大利亚也逐渐成为岱银集团高级定制的主力市场,它也是RCEP协定的重要成员国。为确保这一新市场的产品交付时效,泰安海关上门为企业优化原产地签证服务。
“成为泰安市首家通过RCEP项下‘经核准出口商’认定的企业后,岱银集团可以运用智能审核叠加自主打印,非常便捷地获取原产地声明,极大提高了通关效率。”泰安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王丛说。
在高端定制品拉动下,今年前两个月,岱银集团的出口量达到42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据悉,前两个月山东轻工纺织类产品出口247亿元,占全部出口品类约9%。今年,山东将以纺织服装、食品农产品等为重点,安排90场国际展会,“一业一策”精准扶持,推动传统外贸产业“老树发新芽”。
(据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