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老年食堂:一餐一饭总关情

  □  高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9.8%。为让老年人都能吃上“热乎饭”,近年来,山东加大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发展老年食堂、助餐点1.1万处,“暖胃”“暖心”的老年食堂,正成为越来越多山东老年人的幸福港湾。

  在老年食堂吃出“幸福味道”

  揉面、擀皮、包馅……不一会儿,一盘盘热气腾腾的水饺就摆上了桌。近日,在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响泉村长者食堂,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就餐,食堂内充满了温馨和喜悦。

  “我们经常凑在这儿包饺子,这里已经成为我的‘第二个家’。”响泉村村民李翠芳喜笑颜开。

  山东是全国老年人口大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山东60岁以上老年人达2122.1万,占全省人口的20.9%。而在老年人的需求中,解决“吃饭难”是重中之重。为此,山东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建设各类老年食堂。

  长者食堂、孝善食堂、暖心食堂……在山东,老年食堂的名称虽有不同,但其目的都是让老人在家门口“吃得饱”“吃得好”。

  “我们老两口之前都是自己凑合做饭,现在在食堂吃饭,不仅吃得方便、吃得也好。”在滨州市博兴县陈户镇尹楼村孝善食堂,87岁的村民尹正堂说,“今天有冬瓜汤、茄子炒肉、小米粥,荤素搭配、不咸不淡。”

  “8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80岁以下的老人每人每餐2元钱。”尹楼村党支部书记尹素兵说。如今,尹楼村孝善食堂每天就餐人数超过30人。

  让老年食堂“长久飘香”

  回忆起最初投入运营时的困境,威海荣成市寻山街道清河村暖心食堂负责人李凤丽说:“食堂建设完成初期,我们面临着营收困难、人员不足等问题,后来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慢慢实现了良性运转。”

  “我们积极为各村争取奖补资金,每开办一家老年食堂,便能申领各类补助资金近4万元。”荣成市民政局党组成员李中意介绍。此外,荣成将食堂运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对参与食堂服务的志愿者给予双倍信用积分。

  为保障老年食堂长效运营,山东各地进行了多种探索。淄博市桓台县鼓励长者食堂与专业养老机构结合,额外提供养老服务,以此降低运营成本;日照市五莲县探索独立运营式、联合运营式、连锁配餐式、企业援建式4种互助养老模式……

  今年,山东发布《社区老年人食堂建设与服务要求》,对社区老年食堂建设、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如“配置无障碍设施、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不宜提供过硬、大块、过脆、骨/刺多的食物”“送餐服务半径所用的运输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等,让老年食堂建设有了“硬标准”。

  从“一餐热饭”到“万能小院”

  “承接宴席、休闲娱乐、健康体检,老年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吃饭难的问题,还‘解锁’了更多贴心服务。”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王振宇说。

  在响泉村长者食堂内,一些老人正在编织绳结工艺品。“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打绳结做手工,每个月还能挣几百元。”75岁的村民赵灿兰说。响泉村党支部书记毛玉兰介绍道,2021年,村里为老人们联系了制作绳结工艺品的活。目前,响泉村有12名老人参与绳结编织,每月可制作千余件绳结工艺品。

  目前,山东各地有的老年食堂安装了电视机、设置了图书角或阅报栏;有的老年食堂会在特定时间节点开展文艺演出等活动。如今,老年食堂不仅能提供一餐热饭,更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既饱了老人们的胃,也暖了老人们的心。

  “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对老年食堂的综合监管,建立养老服务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定期开展联合巡查,加强对设施安全和食品卫生检查,确保助老食堂持续规范运营。”王振宇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侨报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音
    第04版:文化
山东老年食堂:一餐一饭总关情
“七十二变”小山楂成就特色产业亿元村
周洪江:以高品质为中国葡萄酒赢得世界瞩目
青岛海关加强跨境电商进口消费品风险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