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
今年央视春晚,创意节目《年锦》惊艳全网。不同朝代的传统纹样与华丽的舞美技术相融合,展现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事实上,除了服饰,古人在日常使用的器具上也大量运用纹样,从远古的蛙鸟鱼虫到商周的饕餮怪兽;从列国的蟠龙飞凤到两汉的云气仙人;从唐宋的联珠摩羯到明清的万寿双喜……时代的图案彰显了时代的情怀。
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那些收藏于山东各级博物馆中的文物上的龙纹,将一条条姿态各异的龙定格在悠久的历史里,散落在中华文明的版图中。让我们走近这些精美器物,感知中华民族瑰丽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鲁国大玉璧
鲁国大玉璧是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何为玉璧?《说文》载:“璧,瑞玉,圜也。”《尔雅》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意思是说,玉质部分大于孔径,称为璧;玉质部分小于孔径,称为瑗;二者相等,称为环。苍璧礼天,玉璧是古代统治者祭天的礼器,寄托着对品德与美好的精神追求。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玉是华夏文明的精神象征,两者交融,闪烁着熠熠光彩。
鲁国大玉璧外径32.8厘米、孔径11.6厘米、厚0.6厘米。其玉质晶莹温润,玉料呈碧绿色,有春意盎然之气。精致流畅的綯索纹,将玉璧两面都分为内、中、外三层,中间均匀密布排列浅浮雕的谷纹,寓意谷物满仓、丰衣足食。玉璧内层为三组合首双身龙纹,外层为五组合首双身龙纹。龙首相合,龙尾相交,崇敬吉祥之气萦绕在瑞龙姿态之中。整体来看,其纹饰精美,布局匀称,线条流畅,工艺纯熟,属战国玉璧中的精品。
斗彩八宝云龙纹盖罐
《说文解字》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斗彩八宝云龙纹盖罐,是清乾隆时期的文物。
在古代,龙不仅是代表王权尊贵和诸多美好愿景的“吉祥物”,更是体现民生和国力强弱的“温度计”。清代龙沿袭明制,以五爪为帝王专用,而且限制极为严格。自康熙起,龙之形制又恢复雄伟健硕之态,头部描绘更加细致繁复。
斗彩八宝云龙纹盖罐属斗彩瓷器中的单彩精品,通高21.3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8厘米,以青花勾勒两条长龙在云中奔腾互逐的轮廓。轮廓线内填以绿彩,并以象征吉祥的“八宝”为饰。底白釉书青花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器胎骨精细、釉色洁净,色彩淡雅清新,既体现着当时的审美意趣,也彰显着高超的手工技艺。
戗金云龙纹朱漆木箱
戗金云龙纹朱漆木箱出土于明鲁王朱檀墓,现藏于山东博物馆。器身可见云间金龙,粗壮的龙身与充满力量的后肢,展现龙跃灵动之势。
《髹饰录》记载:“鎗金,鎗或作戗,或作创,一名镂金,戗银,朱地黑质共可饰。”戗金技法是一种髹漆装饰工艺,其技法是先用针或刻刀在漆地表面刻出细致的纹饰图案,而后在刻线凹槽部分打金胶或涂以黄漆,贴以金箔或撒入金粉,干后再研磨推光,最终形成金线效果。戗金漆器流行于宋代,常用于皇家器物。元末明初,其技艺已极为成熟,达到漆器戗金工艺的高潮。
戗金云龙纹朱漆木箱外形接近方体,上部为一朱漆木盒,上扣盝顶箱盖。盒下有一层隔板,隔板下为可从左侧拉出的抽屉,上有描金铁环拉手。箱前挂错金云龙纹铁锁。左右两侧和后面分别装有错金云纹铁罗锅把手和错金铁环。木箱通体髹朱漆,箱体边长58厘米、通高60厘米, 顶边长48.4厘米、侧边宽7.2厘米。木箱四面和盖顶四周饰戗金委角方框;委角处饰卷云纹;中部饰戗金团形龙纹和如意云纹,龙体矫健、长喙利爪、细鳞卷尾,在祥云间飞腾。漆箱内分为三层,上层放置九旒冕、九缝皮弁;中层放置袍服、玉佩等饰品;下层放置靴等服饰类物品。
西汉矩形龙纹铜镜
西汉矩形龙纹铜镜现藏于淄博市博物馆,其工艺精美,背面有浅浮雕龙纹图案,龙身蜷曲、张嘴吐舌、栩栩如生。
在古代,铜镜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具。上古的镜有大盆的意思,称作“监”。后来铜器出现,古人用铜铸之,“监”就演变成了“鉴”。
1978年,矩形龙纹铜镜出土于西汉齐王墓,该铜镜是当时出土文物中最为珍贵的一件,其形体之大、年代之早,堪称“中华第一铜镜”。
西汉矩形龙纹铜镜高115.1厘米、宽57.5厘米,厚度仅1.2厘米,却重达56.5千克。镜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背部又饰有夔龙图案,蜷曲交错自如。这件大型铜镜大概要用柱子和座子加以支撑,镜背面和边上的钮可能就是与柱子和座子固定时用的。
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西汉矩形龙纹铜镜就是其中之一。
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
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创作于清代乾隆年间,现藏于潍坊市博物馆。天球瓶是中国古代宇宙观的一种体现,其中“天圆地方说”占据主导地位,即: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大地是方的。天球瓶因其巨大而浑圆的瓶肚曲线,与天体恒星的形象十分相近,在古代便绵延创烧。
青花海水白龙纹天球瓶高50厘米,腹径37.2厘米,瓶身厚、圆、直颈,腹部大而平,底部稍凹。其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致密,器型规整,釉色湛蓝,纹饰流畅,整体气韵生动恢宏。
同时,这件天球瓶釉面光洁清亮,青花呈色稳定,蓝色纯正明快。口沿处饰一周回纹,器身满饰海水游龙纹。九条矫健威猛的白龙上下翻滚,腾跃于波涛汹涌的海面之上、天地之间,衬托出龙的阳刚之美和翻江倒海的磅礴气势。
蓝底黄釉龙戏珠纹盘
蓝底黄釉龙戏珠纹盘创作于清代乾隆时期,现藏于潍坊市博物馆。当时,乾隆帝尤其喜爱陶瓷艺术品,刻意求精、求奇、求巧,使得瓷器技艺发展到了高峰。
这件蓝底黄釉龙戏珠纹盘为瓷质,圆唇、侈口、曲壁深腹、圈足。青花蓝底发色深沉,龙纹釉色黄中泛绿。圈足底部中心为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盘内心饰龙戏珠纹,内外腹壁饰顺向二龙赶珠纹,龙纹之间辅以卷云纹、火纹。盘踞瓷盘中心的龙怒目圆瞪、吐气如虹、体态矫健、龙爪雄劲,在云雾波涛中翻腾、驰骋,与粉彩瓷器所具有的轻盈气质相契合;盘外侧清逸的八宝纹、云雷纹则与盘心大气威猛的龙纹遥相呼应,淡雅的纹样刻绘与浓淡相宜的色彩搭配相得益彰。
元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
元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现藏于青州市博物馆,瓶高30厘米、口径8.8厘米、底径9.3厘米。主题纹为云龙纹,游龙小头细颈、双目炯炯,长身蛇尾,四肢矫健有力、颇具动感。龙四周缀有流云和火焰纹饰。
玉壶春瓶是中国瓷器造型的典型器具。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中有诗句“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另有诗云“玉壶先春”,有学者认为这便是“玉壶春瓶”名字的由来。玉壶春瓶原是一种酒壶,基本造型由两个左右对称的“S”形构成,线条优美柔和。元代玉壶春瓶承袭了宋代形制,圈足外撇、体形瘦长,造型除圆形外,还有八方形;釉色华丽,主题纹饰常用云龙、梅、兰、花鸟、缠枝莲等图案。
这件玉壶春瓶花纹层层叠叠,喇叭口内沿一周饰有卷草纹。瓶身从细长颈开始,经过垂鼓腹延伸至微外撇的圈足上,是用青料描绘的七层花纹。上面三层分别是蕉叶纹、回纹和变体覆莲瓣纹。核心图案是云龙纹,一条三爪龙昂首扬须、腾云驾雾、喷火逐珠、威风凛凛。云龙纹上下各搭一周卷草纹过渡,其下则是变体仰莲纹,各层花纹紧密相连、和谐统一。此瓶胎质细腻,釉色白润,青料色彩鲜艳,花纹层次清晰,整体匀称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