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济南青未了

  □  春衫薄

  济南,是一座儒雅的城市。作为省会城市,她既没有大都市灯红酒绿的躁动浮华,也不及那些几经王朝迭代、岁月洗礼的千年古都沧桑古朴。在我看来,济南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山有水,有景有文,有故事有名人。或许是源自齐鲁文化一脉相承的低调与谦逊,她就那样温和地站在人们记忆的角落里,很难常挂心头,却也无法轻易忘记。以往的岁月中,若没有“二安”诗词和老舍先生那篇《济南的冬天》,可能声名在外的只有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了。就这么一个低调内敛、将儒家文化沉淀到骨子里的城市,承载了我20多年的青春。

  初次来到济南是何时?真有些记不得了。你指望一个三四岁孩子能有多好的记忆力。在模糊的回忆中,那应该是一个喧闹且热烈的午后,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一个来自北国大地的小男孩经过三天两夜的铁轨之旅,怯生生地站在了他第二故乡——济南的土地上。

  孩童时期的记忆犹如初春瓦檐下隐藏的斑驳雪影,不经意间就在春风的抚触下消散了,只有母亲那辆自行车还存在记忆最深处。犹记得坐在骑车出门的母亲身后,行驶在济南的大街小道,路旁的景色已无从想起,记忆画面也早已失去了色彩,只剩下车座下灰白色的马路随着车轮的转动不断远去。

  我家门口的小巷附近,有一个十字路口,中央摆放着一个饱经风霜的交通指挥台,木制的台子刷着红白条相间的油漆。夏日的夜晚,母亲经常带我出门闲逛。那时的济南,车辆稀疏,我就站在台子上,用跑偏的手势指挥着空空荡荡的街道,愉悦且满足。

  光阴如梭,似水流年。踏上青春的人生旅程,无法忘怀的青年时光,就如同那穿过斑驳树影的一束光,温暖而明亮。

  因为学业的繁忙,根本没时间远程出游,焦躁不安的我选择了一个堂堂正正的情绪中转站——新华书店一日行。周末的清晨,我兴奋地坐上公交车赶赴书店。炎炎夏日,吹着书店空调带来的习习凉风,安然坐在书架中间的地板上看着小说。偶尔抬头,看着周围满架的书籍,满足感油然而生,外加中午的一碗米线和一瓶可乐,包揽了一整天的快乐。每当书店墙上钟表时针指向5点,纵有万般不舍,也只得把书放回书架,伴着夕阳狂奔三四公里,异常准时地赶上那一班回家的车。也许正应景了那一句话“想起那天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易逝。母亲那辆自行车早已在数次搬家时遗失了,飞速发展的城市已容不下我儿时玩闹的那个破旧交通指挥台,新华书店也在不知不觉中搬离了记忆中的位置。如今,步入而立之年的我,依然满怀向往地奋斗在这座城市。

  济南,这座温和的城市,包容了我这样一个平凡人太多的平凡琐碎的记忆片段。希望迟暮之年,也能有机会静静地坐在躺椅上,面朝响晴的天空,晒着温和的阳光,用心感受老舍先生笔下秀气、温煦的冬天。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侨报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音
    第04版:文化
山东:铸就新型工业化发展新优势
前十个月青岛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数量全国居首
济南青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