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阳:奔跑在齐鲁大地上的“追光者”

  □  本报记者  李婵娟

  在第八届山东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上,山东中科际联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际联”)董事长张阳获得优秀建设者荣誉称号。多年来,他带领中科际联攻坚克难,研发高性能光电子器件、模块与应用系统,为国家实施“北斗”“国网”“空天地一体化”“光纤水听”“5G”等重要工程任务,提供自主可控的光电子集成器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成为名副其实的“追光者”。

  张阳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曾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2019年10月,张阳辞去研究员的工作,带领团队来到淄博,创建中科际联,开启“追光者”的创业人生,在光电子行业“大展拳脚”。

  中科际联的诞生恰逢中国光电子行业起步之际,面临复杂的外界环境和“卡脖子”技术难题,不服输的张阳勇敢向“卡脖子”技术叫板,聚焦我国核心光电芯片及器件的发展需求,通过物理机理、结构设计和制备工艺上的创新,积极解决光电集成技术中的跨尺度、跨波段、跨材料体系的科学技术问题。

  “通俗点说,我们可以凌空、上天、入海,用光构建空、天、地、海万物互联的世界。”张阳说,5G是万物互联的基础,但真正实现万物互联,5G还远远不够,“下一代的通信技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6G,必然会具备超高带宽,全地形覆盖,完全实现万物互联的功能。这就要求6G通信不会单单以微波信号为载体,而是要利用一种新的传输介质,这种介质就是光。”

  “要搭建光通信网络,最重要的是要搭建以卫星光通信为主的骨干网络,在太空中低轨道连接成星网,再利用超远距离的光传输实现天对空,天对海,天对地的通信,用微波光子技术取代传统微波通信,实现高速通信,用星网取代传统基站,实现全地形全领域信号覆盖。”张阳说,骨干网建成后,终端的通信可以通过光通信为主,微波通信为补充的方式,真正实现万物互联。“而目前我们所做的事,就是建设中国的光通信骨干网络,为星网提供核心通信器件,可以说该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发展空间无限大。”

  张阳初到淄博,正值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也是淄博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发展新产能的起步期,淄博市委、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全力做好服务,筑巢引凤,助力新产能企业发展。淄博的魄力和诚意深深地打动了张阳,招商引资的项目从洽谈到最后签约完成,仅仅用了100天,这大幅提升了张阳在淄博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动力。

  项目落地时,张阳和团队承诺,要把鲁中地区打造成可以媲美武汉光谷的“北方光都”,打通光通信上下游联系,助力建成涵盖高精密机械加工、新材料、高端通信制造、研发等行业的全产业链条。

  在张阳的带领下,中科际联不断提升研发生产能力,经过短短3年发展和技术积累,已建成3条生产线,市值达到18亿元,在光通信的发射、放大、调制、接收四个阶段都有产品覆盖,已完全实现芯片研发生产的自主可控,成为光通信领域技术的领跑者。

  “下一步,我们计划借助中科际联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围绕芯片平台、产业基础等,孵化出更多企业。同时,吸引更多光电子企业、团队、人才落户山东。”张阳说,目前已有南开大学、哈工大等高校团队和寰宇兴通、武汉六九等一批高精尖企业慕名而来,准备在淄博建设产业基地。“我们也希望,更多优秀人才来到淄博,让人才与城市更好地结合。”

  此外,中科际联还希望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园区等方式,吸引更多光通信行业企业入驻,优化光通信产业生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作为奔跑在齐鲁大地上的“追光者”,张阳及其团队对未来信心满满。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侨报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音
    第04版:文化
大河入鲁, 水美人和气象新
强品牌推动更多“山东制造”“齐鲁精品”走向世界
张阳:奔跑在齐鲁大地上的“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