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12日至19日,来自13个国家的17位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和骨干编辑记者不远万里从世界各地齐聚齐鲁,相约参加“2023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大家从德州出发,奔赴聊城、菏泽,沿途领略非遗魅力、漫步黄河故道、参观优秀企业,全方位感受一座座城市的多彩风姿。每到一处,他们都会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世界传递山东声音,讲述山东故事。上一期,我们报道了海外华媒人笔下的德州、聊城,本期,让我们继续跟随他们的足迹,看看他们眼中的菏泽模样。
澳大利亚《塔州华人报》
菏泽:一朵花与一座城的成长
有人说,花与城市是一对最好的CP,就像丁香之于哈尔滨,梅花之于南京,白玉兰之于上海,樱花之于武汉……城市自带花香,不仅是多了一种“景观”,更反映着长久以来,其逐步积淀而成的文化和气质。
菏泽与牡丹也是如此。菏泽古称曹州,自古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菏泽牡丹历史悠久,栽培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至清代菏泽成为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2012年,中国花卉协会将菏泽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
菏泽牡丹品类繁盛,拥有9大色系、十大花型、1280个品种,种植面积12万多亩,培育的新品种数量占国内总量的80%。目前,菏泽对全国牡丹种植苗木的支持率在85%以上,苗木出口率占全国的90%,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
菏泽牡丹文化源远流长,菏泽人民牡丹情结根深蒂固。老一辈牡丹农技师择一事、终一生,不计报酬、不为名利,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育种培植工作;新一代牡丹工作者传承创新牡丹事业,牡丹新品层出不穷,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富贵之花”逐渐变成“产业之花”“富民之花”。
牡丹花、蕊、茎、叶、根等都有很高的保健价值,牡丹籽油已发现的营养成分更是超过60种,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42.4%,是橄榄油的60倍,被誉为“血液营养素”“植物脑黄金”。目前菏泽全市各类牡丹生产、加工、出口企业120余家,开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产品240余种,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实现总产值102亿元。
做好牡丹特色产业发展大文章,用一朵花成就一座城。如今,美丽牡丹花已变为开启当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钥匙”,盛世牡丹花,成为万千黄河儿女的致富花。
埃及《中国周报》
滩区拆建、庄子文化、高质量发展
的完美交融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最西南端,是黄河入鲁第一县,庄子故里,也是中国西瓜之乡、书法之乡、武术之乡、戏曲之乡。
11月17日,海外华文媒体参访团到访东明,深入鲲鹏新村、南华庄子观、东明石化集团等地,在这个初冬与东明开启一场美丽邂逅。
第一站走上鲲鹏新村致富之路,感受黄河滩区迁建伟大工程。俗话说黄河九曲十八弯,东明拥有山东省面积最大的黄河滩,在全省17个涉及滩区迁建的县区中,东明县迁移人口最多、规模最大、任务最重,是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战场。滩区迁建启动以来,东明县针对24个村台和马集外迁社区,成立了25个分指挥部,全部由副县级干部任指挥长,做到一个村台(社区)、一套班子、一个推进方案。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黄河滩区“穷窝窝”,现在变成了一个个大规模村台,村台上一排排二三层的楼房鳞次栉比,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穿梭其中,路边的绿树鲜花给冬日增添了一抹生机,美丽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有的在健身,有的扭起了秧歌,以鲲鹏新村为代表的迁建村台已成为滩区居民幸福生活的“安乐窝”。
第二站走进南华庄子观文化之路,沉浸式感受庄子文化。初冬季节,沿着黄河大堤,望着西来东去的河水,一行人来到东明县菜园集镇庄赛村,这里是庄子嫡系后裔聚集地,积淀着深厚的庄子文化。“南华庄子观,气势恢宏,回声成趣,仙气冉冉。”站在庄子像前,听着导游的解说,让人不由得想要吟诵这位大家的《逍遥游》,去体会他一生安贫乐道、旷达逍遥的人格魅力。
第三站走进东明石化集团企业发展之路,感受工业振兴的高质量发展脉动。东明石化始建于1987年,经过36年在石化领域的深耕细作,从一家小炼油厂起步,逐步成长为原油年一次加工能力过千万吨,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上缴税收过百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东明石化的蝶变,得益于两件最让东明人自豪的事。第一件是鲁昌2.0高效汽柴油获中国驰名商标认定保护,另一件是与中国石油大学联合开发了原油直接超级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即UP℃技术。该技术可实现原油到化工品的直接转化,可减少原油消耗约60%,构建起从原油到石化终端产品、合成材料制品的一体化高端产业结构。行在今朝,路向未来,东明石化一面抓产业经济发展,一面抓绿色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高歌猛进。
加拿大七天资讯网
用武术提振中国孩子的“精气神”
初冬时节,云淡风轻。
郓城宋江武校广场中央耸立着宋江、卢俊义、吴用三位水浒英雄人物的雕像,巨大的刀枪剑戟,斧钺钩钗,排列在雕像两侧。行走其间,一股英雄气概扑面而来。“嚯!”“嘿!”“哈!”还未走进训练室,便已听到学生们训练时铿锵有力的声音。
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作为千年古县,郓城深受水浒遗风的影响,这里的人们忙时务农,闲时习武,古道热肠,忠勇仗义。作为土生土长的郓城人,樊庆斌自幼受到“尚武崇德、自强不息”思想的影响,七岁拜师学习大洪拳,悟性好加上勤学苦练,很快便在当地武术界崭露头角。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让武术发扬光大,1983年夏天,樊庆斌和朋友决定创办一所正规的新式武校,星星之火从此点亮。30多年来,宋江武校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将一批批孩子培养成全国冠军、世界冠军,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
1993年“六一”儿童节,宋江武校的节目“少年群体武术”,在山东电视台“六一”儿童节晚会上引起轰动。
1994年,宋江武校选送的节目《狗娃闹春》,成功登上春晚舞台,开创了中国电视武术舞蹈的先河。
“《狗娃闹春》奠定了宋江武校发展的基础。”樊庆斌回忆说。从此,宋江武校一炮打响,红遍了大江南北。随后,宋江武校狗娃艺术团成立,先后参加了世界妇女大会、迎港澳回归等国际和国家级庆典演出百余次,参演了十几部影视剧。多次赴美国、日本、法国、韩国等国家演出,为助力中华武术走出国门作出了贡献。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由宋江武校学生参演的《地球奔跑》《人体鸟巢》受到世界观众的好评。2020年除夕,在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上,宋江武校学生为成龙演唱的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伴舞。2022年2月4日,宋江武校学生在北京冬奥会上表演的节目《立春》惊艳世界。
展望未来,樊庆斌说,宋江武校致力于发展三个产业链:第一产业链是发展竞技武术,继续在世界舞台上争金夺银;第二产业链是发展文化快乐武术,将武术与影视产业、舞台表演相结合,发掘武术的文化产业价值;第三产业链是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在三个产业链理念的引领下,宋江武校建设了集教学基地和影视拍摄基地于一体的水浒好汉城,为武术的发展与传承拓展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