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婵娟
跨越山海到底有多远?
《厄华侨报》总编辑谢英木从厄瓜多尔的马里斯卡尔苏克雷机场起飞,经停瓜亚基尔,到阿姆斯特丹转机飞到上海,再从上海飞到济南。整个行程,仅在空中就飞行了40余个小时,加上经停、转机等待的时间,落地济南时,已经是3天之后。航线所经之地几乎覆盖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跨越山海,突破的是距离,凭借的却是一颗火热的心,因为这趟行程的终点,是莱芜人谢英木4年多未曾回到的祖国和家乡。
谢英木行程的不易并非个例,《塔州华人报》社长唐咏北从澳大利亚岛屿塔斯马尼亚起飞,经历了两次航班被取消,出行时间被迫推迟了两天;《斐济日报》记者裴华松从赤道附近的太平洋岛国斐济落地中转城市石家庄时,还穿短袖的他被冷风吹得瑟瑟发抖……加拿大、爱尔兰、法国、埃及、印尼、韩国、日本,大家从世界各地而来,跨越山海,只为奔赴“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之约,一睹齐鲁大地的风采。
一路跟随“海外华文媒体山东行”的媒体朋友们行走大河之畔,听着大家对山东发展的赞赏,记录着大家的所见所闻,也感受着大家对祖(籍)国由衷的热爱。
发展成果之旅让人惊叹。此次山东行所到的三个市,均是黄河流经的地方,从鲁西北到鲁西南,大家处处感受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山东结出的丰硕成果。在德州乐陵,泰山体育竞技装备在国际竞技赛场站稳脚跟,让大家与有荣焉;在聊城莘县,现代农业嘉年华的花果木草药,再现了中原大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之路;在菏泽东明,3年,24个村台、1个社区,12万滩区群众祖祖辈辈的“安居梦”,黄河滩区的迁建让大家明白,党和国家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
文化传承之旅让人沉醉。行走在大河之畔,华文媒体朋友们最感兴趣的便是历史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德州董子园,当用箜篌弹奏的乐曲《我爱你,中国》响起时,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感受着爱(祖籍)国之心在传统乐器上的跳动;在聊城山陕会馆,徜徉在运河边,抚摸着古槐、碑刻,体会着280年的沧桑巨变;在菏泽郓城,开城迎客仪式和宋江武校学生们的武术表演让大家感受到武魂的传承与发扬……更不用说黑陶、红绿彩、酒文化、葫芦文化、粮食画、工笔画、剪纸、漆器技艺等,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这趟文化之旅,所有人都感觉意犹未尽。
合作交流之旅让人期待。华侨华人有着联系广泛的优势,每到一处,华文媒体朋友们都发挥所长,为助力山东对外合作牵线搭桥。《中东头条》董事长马强在埃及生活多年,在考察景津装备的污水处理设备之后,他立刻连线有此需求的埃及朋友,帮助距离4000多海里的两个企业建立了联系;当得知通裕重工主要生产风力发电装备时,马强特意向企业要了几本英文简介邮递到济南,让即将飞往埃及的朋友带到需要设备的埃及企业手中。加拿大搜罗传媒旗下不仅有华文媒体,还有跨境商业合作等业务,参加此次活动的副总经理唐明涛与阳谷水浒文化系列园区、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宋江武校及郓城水浒好汉城等对接,希望将加拿大侨二代、三代的研学之旅安排到这里,让远离祖(籍)国的孩子们深度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欧洲时报》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本次来访的记者韩畅看到泰山体育门口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会标时,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她希望利用《欧洲时报》的媒体优势对“泰山体育走进巴黎奥运”进行宣传报道,让更多欧洲人了解崛起的中国品牌和过硬的中国质量……华文媒体的朋友们尽己所能,在宣传报道的同时,以“侨”架桥,为山东发展助力。
寻根溯源之旅让人泪目。本次参加山东行的华文媒体朋友很多都与山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中不少人祖籍为山东,想借此机会,看看父母或自己年幼时曾经生活的地方;还有的人朋友为山东人,这次活动让大家有机会近距离探究,是什么让朋友对家乡日思夜想……当《法国侨报》副总编任天智提到自己祖籍为德州庆云时,德州市委统战部负责同志详细向任天智介绍了庆云的发展现状,并诚邀他到庆云走一走、看一看。即将离开聊城莘县时,加拿大天时传媒社长谢琰在“朋友圈”这样写道——“记忆中的莘县从不敢忘,她哺育了我谢家生命。如今这里满目琳琅、步步惊艳,聊城明珠,名不虚传!”当韩国《新华报》副社长陈耕偶然提到社长曹明权祖籍为菏泽曹县时,菏泽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同志立即回应,请陈社长代为转达,欢迎曹社长有机会再回曹县,去看看老家新貌……
都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一路随行,目睹他们的热情,感受他们的敬业,也逐渐理解了,为何华文媒体人散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对华文及华文媒体的坚守。因为一颗中国心,也因为使命在肩。
“我们是同胞,只是在不同的战线上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活动虽已结束,但宣传山东、让住在国侨胞和友好人士了解山东的行动才刚刚开始。”临别时,《爱尔兰华人报》副社长周瑞琮在活动微信交流群留下这样一段话语,仿佛说出了所有参加活动的华文媒体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