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安“秋裤村”织出亿元大产业

  □  李增浩 薛小东

  “双十一”前夕,泰安市邱家店镇姚家坡村160户村民家中的缝纫机夜以继日咯噔咯噔响着,一条条秋裤从村民手中制造出来。这个村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秋裤村”。每年的秋末冬初,正是村民最忙碌的时节。

  11月10日,在姚家坡村中央大道上,十几名村民正围着一堆刚从浙江拉来的布料,分类、装车,大大小小的车辆装满布料后送到订购的村民家中,寒风呼呼吹着,村民们在等车空隙谈笑聊天。

  在村民张峰家里,他雇的工人们按照工序正各自忙碌着,三四十岁的村民负责缝纫,50多岁的负责裁剪,60岁左右则负责折叠打包。据张峰介绍,他的父亲加工生产秋裤已经有几十个年头。他毕业后就回到了村里,跟父亲一起生产秋裤。如今,快40岁的他已经干了近20年了。

  其实,姚家坡村生产秋裤的历史,远比张峰记忆中要久远得多。姚家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石西军介绍道:“咱们村是从1978年开始搞针织加工的,此前村里主要搞手撕线,断料生产。1982年以后,村里就开始正式做秋裤了。”现在,姚家坡村共有370户村民,其中,从事针织加工的村民就有160户1000多人。“秋裤、秋衣、针织品都有,但还是以秋裤为主。”

  随着电商新业态的兴起,姚家坡村的秋裤等针织产品也开启了“线上+线下”的双渠道销售路线,并组织感兴趣的村民学习如何做电商直播。石西军说,在“双十一”和降温的双重加持下,近期姚家坡村的秋裤销量大幅度提升。

  据悉,姚家坡村目前有南北两大针织布料批发市场,涵盖36家商户,全村160户村民有自己的针织小作坊,可谓是一户带百户,一村连多村,家家搞生产、户户有经营。

  在姚家坡村的带动下,周边北王庄、中王庄等村的针织加工、交通物流等产业蓬勃发展,邱家店镇已有针织户578户,其中,针织制衣加工户346户、手套口罩加工户192户、针织品批发商40户,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年销售额5.7亿元。当地还建成了集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泰安神山针织批发大市场”,吸引全国30余家大客商以及40多家针织专业户进驻。

  如今,姚家坡成衣加工金字招牌越来越响亮,市场越来越广阔,产品销往北京、河北等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远销俄罗斯、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产业发展,安全是基础。为确保稳步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村党支部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盘活原市场管理办公室二层楼,投资50万元,规划建设片区消防服务中心、“融”治理警务站,购置消防车、逐户安装消防报警设备,为针织产业特色村保驾护航。

  在石西军印象中,2017年左右,姚家坡村开始被网友称为“网红秋裤村”“亿元秋裤村”,当地秋裤的产量一度达到了8000万条。“不少客户从网上看到我们村的新闻报道,纷纷打来电话联系要货。”

  石西军说,未来计划在姚家坡村建立针织加工园,让160户针织加工户全部入驻园区,统一打造电商品牌,让生产更加规范。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侨报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音
    第04版:文化
又是一年冬枣甜
解读“好品山东”的“质量密码”
泰安“秋裤村”织出亿元大产业
初雪润齐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