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逐梦伟大新时代 留学报国正当时

20世纪20年代,部分会员在新落成的欧美同学会会所门前合影。

  □  本报综合

  近日,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庆祝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信,充分肯定欧美同学会作出的积极贡献,深刻阐明欧美同学会的使命任务,对广大留学人员提出殷切期望,为做好新时代留学人员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省欧美同学会各级组织和广大留学人员倍感温暖、深受鼓舞。大家一致表示,要牢记总书记嘱托,自信自强、砥砺奋进,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将个人梦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留学报国新篇章。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省欧美同学会会长程林: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贺信,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贺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留学人员群体的亲切关怀和对留学人员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留学人员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和庆祝大会精神,团结引领广大留学人员自觉听党话、跟党走,继承弘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爱国为民、自信自强、开拓奋进、开放包容,更好地发挥“人才库、智囊团、生力军”作用,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欧美同学会会长韩圣浩:今后,我们将团结引领广大留学人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充分发挥这一群体视野广阔、智力密集、学科领域广泛等优势,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勇于承担重任,鼓励留学人员聚焦国家社会战略需求,立足自身岗位和专业特点,助力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好桥梁纽带,围绕引资引智引才工作,多渠道多角度多方式宣传推介,讲好山东故事,发出山大声音;着力提质增效,更大力度推动组织发展和品牌创建工作,将欧美同学会进一步建设成为“留学报国的人才库”“建言献策的智囊团”“开展民间外交的生力军”。

  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陈克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新征程上,我们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传承百年使命、凝聚中外智慧、推动社会进步、践行报国初心。一方面鼓励留学人员发挥学科优势,在各自领域尽己所能地开展研究,身体力行地建设祖国;另一方面发挥海外“朋友圈”优势,促进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聚英才、集伟力,引领广大留学人员笃定“国之所需,吾志所向”的信念,把留学梦、人生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科大留学人员的智慧和力量。

  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济南市欧美同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院长王克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高举留学报国旗帜,将总书记的贺信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坚守岗位潜心研究,推动学科不断发展,为护理与康复领域贡献更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培养更多有潜力的复合型人才。

  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青岛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尹学军:留学归国25年来,我带领团队专注于减振降噪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攻克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努力通过科技创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更加坚定了我投身科研的决心。今后,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投身创新创业创造的时代洪流,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人生华章。

  省政府参事、青岛欧美同学会会长邵峰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欧美同学会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广聚天下英才、广集创造伟力。广聚天下英才,就是要画出最大同心圆,把留学人员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青岛欧美同学会将以“急需紧缺”为导向集聚人才,以“提升才干”为目标培养人才,以“海纳百川”为胸怀留住人才,以“激发活力”为根本用好人才。广集创造伟力,就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海内外广大留学人员的磅礴力量。青岛欧美同学会将立足上合示范区等国际合作新阵地,营造创新创业创造强磁场,着力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作出新贡献。

  山东艺术学院欧美同学会会长、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王歌群:在海外留学工作20年后,回到深爱的祖国工作,为祖国的复兴和富强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我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我希望用我的歌声,传唱中国故事,全心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中书写人生新篇章。

  山东师范大学欧美同学会会长、山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王卓:总书记特别提到留学人员要发挥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作用,作为在中外文化、文学研究领域耕耘多年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近年来,我带领团队在山东文学、文化跨文化传播研究,中非区域国别研究,中外基础外语教育交流与研究等领域不断探索推进,努力架起中外对话、合作交流的桥梁,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对外交流建言献策。今后,我将不断拓展相关领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力争在促进中外交流交往中发挥更大作用。

  留学人员代表,德迈国际产业集团董事长施乾平:参加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庆祝大会,我深刻感受到欧美同学会厚重的历史,深刻感受到广大留学人员对留学报国信念的笃定,深刻领悟到广大留学人员只有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事业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奋斗中,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我将始终坚持留学报国的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埋头抓好科技实业,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济南市槐荫区欧美同学会会长,济南市医疗保障局局长阮师漫:作为一名从事疾病控制30余年的公卫人,在组织的信任与培养下,心怀报效祖国的信念赴美留学1年。回国后,我将所学所获全部转化为抗击疫情、守护百姓健康的具体行动,为全市人民健康及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面对新的职责与使命,我将始终牢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宗旨,立足医保岗位职责,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已任,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启新征程、再创新佳绩!

  延伸阅读

  这个同学会,为何能相聚110年?

  近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迎来110岁生日。这个全国性留学人员群团组织见证了近代以来大批中国留学人员负笈求学的足迹和中华儿女“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

  负笈求学、索我理想

  1913年10月,欧美同学会在北京诞生,顾维钧、周诒春、詹天佑、蔡元培等知名海归成为创立者和早期会员。创会之初,同学会积极践行爱国思想,组织会员参与爱国民主运动、投身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欧美同学会动员海外学人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82年,欧美同学会借改革开放春风,发起“报国计划”,组织海外留学人员服务团,服务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2003年,欧美同学会增冠“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名,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建立留学报国基地,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

  百余年的留学史是“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出国留学、回国服务,大批归国人员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极为动人和精彩的篇章。

  实践证明,广大留学人员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不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党、国家、人民为拥有并将更多拥有这样一大批人才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10年前,风雨如晦、家国多难,留学人员爱国之心不已,报国之志弥坚。欧美同学会团结和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留学人员,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绵延不断,根植于心的家国情怀熠熠生辉。

  人才库、智囊团、生力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欧美同学会“要发挥群众性、高知性、统战性的特点和优势,立足国内、开拓海外,努力成为留学报国的人才库、建言献策的智囊团、开展民间外交的生力军”。

  10年来,欧美同学会锚定这三大职责,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留学报国的人才库。欧美同学会打造了“双创”大赛、海归小镇、海创中心三大平台载体,平台间相互融合、相互赋能,推动留学人员归国报国、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2020年10月以来,欧美同学会已连续举办2届“双创”大赛。赛事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医养健康和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和前沿科技,不仅帮助参赛企业和团队完善项目,还实实在在地找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渠道。

  自2018年以来,欧美同学会联合地方政府兴建海归小镇,通过精准汇聚海归和在外留学各类人才,助力每个海归小镇因地制宜发展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目前,聚焦智能制造、数字医药、物联网、空天装备产业打造的海归小镇已分别在长沙、杭州、无锡、诸暨揭牌。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区域性海创中心,是“人才库”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2020年10月,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正式落成并投入运营;2021年12月,长三角海创中心上海分中心正式揭牌。目前,西北、西南、中部、东南、东北海创中心正在筹建中。

  建言献策的智囊团。如何发挥留学人员智力优势,建设一个具有留学人员特点的新型“智囊团”?立足这一课题,欧美同学会强队伍、搭平台、建机制,积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留学人员特质的新型智库。

  据了解,欧美同学会研究院是智囊团建言献策的主要依托。目前,该研究院己建成“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留学人员研究中心、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经济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研究中心7个研究中心。

  研究院组织专家围绕重大事件及时理性发声,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充分发挥智囊作用。

  此外,欧美同学会还组织专家在广东、上海、辽宁等地举行多场建言献策现场座谈会,内容涉及广州重点产业、上海自贸区建设、振兴东北等多个领域,对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民间外交的生力军。联通中外是广大留学人员的鲜明特点,他们也是促进中外交流交往的有效载体。欧美同学会创设的中法文化论坛、中德科技论坛、中美经贸论坛、“21世纪中国”论坛等,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民间外交品牌活动。

  据统计,“中法文化论坛”已举办4届,“中德科技论坛”举办了3届,“中美经贸论坛”举办了2届,创办于1996年的“21世纪中国”论坛至今已举办17届。此外,“纪念中国公派留学英国50周年论坛”等特色活动也具有广泛影响。

  创办于2016年的“中法文化论坛”,聚焦“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明对话与融合、文化汇流与共享、文明互鉴与创新、文明对话与合作共赢等主题,已成为中法文化交流领域的品牌活动和中华文化、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

  自“中德科技论坛”2018年启动以来,中德友好互信不断深化,携手共进、共创共赢成为双方合作的关键词和主旋律。

  通过“中美经贸论坛”提供的平台,中美双方嘉宾在经贸合作、金融前景、企业创新三个领域深入磋商,达成了“加强交流、携手共赢”的共识。

  如今,欧美同学会对外交流交往的渠道日益顺畅,合作领域更加广泛,海外“朋友圈”也不断扩大,在民间外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据“统战新语”)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侨报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音
    第04版:文化
逐梦伟大新时代 留学报国正当时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