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单衣已薄。然而在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前西新村的种植大棚里,王春胜却身穿短袖衫,拿着手电筒,正仔细查看菌棒上桑黄菌的长势,汗水已经将他的上衣湿透。
“现在大棚里的温度接近50摄氏度,正适合桑黄菌生长。”王春胜说,桑黄菌这种特色菌类种植难度较大,需要时刻观察其生长情况,随时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是个技术活。
王春胜不是本村人。2022年初,作为桑黄菌种植专家,受村党支部书记高良文邀请,他离开长期工作的东北地区来到沂源,为前西新村的桑黄菌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前西新村共有土地1230亩,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曾以种植苹果、桃、草莓、樱桃为主。但是这里的土地并不适合种水果,产出的苹果果面和果形都欠佳,村里只能另辟蹊径。
“2021年,我们成立臻红桑黄专业合作社,集中4个村的力量,在前西新村打造高标准菌菇种植基地,并且配齐了智能主控室、电子监控以及路、水、电等。”高良文说。
桑黄菌事业一开始并不顺利。由于对桑黄菌的生长习性缺乏了解,也不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直到2021年底,前西新村的桑黄菌收成还不乐观。
村民们虽然支持村里工作,但同样迷茫。“高书记,咱的蘑菇长得怎么样?”老百姓并不认识桑黄菌,干脆就都叫成了“蘑菇”。
“还好,总归比种粮食和果树强点。”高良文嘴上这么说,但心里急得不行。王春胜到村里之后,两人一拍即合,在高温大棚来回穿梭,一待就是一整天。一年多来,桑黄菌长势逐渐改善,产业发展迈入正轨。
桑黄菌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素有“森林黄金”之美誉,是目前生物抗癌领域效果较好的药用菌。高良文说,目前种植的76万个菌棒长势良好,产出的桑黄茶市场价格每斤800元,桑黄片每斤800元,桑黄粉每斤1800元,市场前景广阔。
为实现场地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根据不同菌类生长周期差异,他们还在桑黄菌棚内种植羊肚菌和雪菇,实现了人歇棚不歇。特色菌类种植产生的效益由合作社、4个村集体、参股农民进行分红,其中,前西新村等4个村集体每年可增收20万元以上。
“从种果树每亩年收益4000余元,到现在的菌类大棚每亩年收益达到10万余元,同样一块地,收益翻了几十倍。”高良文说,依靠技术,依靠创新,依靠解放思想,前西新村人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