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柯欣 本报通讯员 邱振海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近日,“留学报国·智汇齐鲁·稷下友约”中国·山东(淄博)创新创业大会在山东淄博成功举办。来自海内外的170余名专家学者、海外社团负责人、留学人员和企业家代表齐聚于此,深入考察当地优势产业、共商合作新路径、同寻发展新机遇。这场集智汇力的盛会,既是海内外精英与地方产业的深度“握手”,更是淄博这座城市以开放姿态拥抱未来,寻求人才、技术、项目与城市发展双向赋能、相互成就的生动实践。
高规格盛会,筑就聚才引智新高地
开幕式上,嘉宾云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欧美同学会会长程林在讲话中指出,要聚焦山东省发展大局,弘扬创新精神,投身创新创业,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要发挥智力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提出更多高质量的意见建议。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牵线搭桥,积极内引外联,助力山东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留学人员作为中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孙中亮在讲话中表示,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弘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聚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积极发挥“人才库”“智囊团”“生力军”优势作用,在强省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彰显留学人员的使命担当。
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表示,淄博工业底蕴深厚、创新生态完善、创业场景丰富,具有开放包容、变革创新、尊贤礼士的品格特质,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城市。期盼大家广泛宣传推介淄博,感受淄博魅力、寻找合作机遇,推动更多人才、项目、产业、资金落地淄博。我们将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的服务保障,让大家更好地实现事业抱负、展现人生价值。
开幕式上,8个人才技术合作项目完成集中签约,同时达成各类合作意向31项,覆盖大数据融合、新材料研发、智慧农业等多个前沿与民生领域。一项项务实合作成果的接连落地,不仅彰显出淄博引才引智、开放合作的坚定决心,更让现场嘉宾看到了这座城市与海内外资源对接的巨大潜力。
在众多签约项目中,山东元森恩特环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签约的“新建30万吨/年有机固废协同资源化处置及绿色低碳综合利用项目”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大会重点签约项目,该项目不仅总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更在推动区域环保与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项目总占地200亩,建筑面积达26000平方米,建成后可实现年处理市政污泥30万吨、农林废弃物4.5万吨,同时生产土壤改良基质6万吨,将有效提升淄博及周边区域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涛教授,也在此次大会上收获了合作成果。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省欧美同学会的牵线搭桥下,他成功与齐峰新材料就高端电子材料研发技术达成合作。“这个项目整合了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在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张涛说。
多维度活动,激活产才发展新动能
除了高规格的开幕式与成果丰硕的签约环节,与会嘉宾还走进卓创资讯、信通电子、高新区齐鲁智能微系统创新产业基地等地进行考察,直观感受淄博的创新活力与高质量发展脉搏。
在齐鲁智能微系统创新产业基地,嘉宾们详细了解淄博在集成电路、数字终端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与成果。济南职业学院教授杨智感慨道:“智能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淄博聚焦这一领域深耕细作,不仅让本地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更为国家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贡献了智慧。”
如果说产业基地展现的是淄博的“创新锐气”,那么周村古商城则让嘉宾们触摸到了淄博的“文化底气”。在古商城内,嘉宾们不仅领略了古建筑风貌,更通过玉兔食品的现代化生产线、大染坊丝绸的非遗工艺展示等,看到了淄博“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感叹淄博“不仅有历史,更有创新”。
“原本以为淄博是一座工业城市,没想到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没想到传统产业能转型升级得这么好。”一位刚回国不久的学者坦言,“作为留学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优秀的齐鲁文化宣传推介出去,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山东声音贡献自己的力量。”
考察过程中,“寻求合作”成为嘉宾们的共同目标。许多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一边参观,一边交流,为后续深度合作打下基础。“这次考察让我对淄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淄博的发展思路清晰、产业基础扎实,接下来会进一步对接,寻找合作机会。”威海天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国滨表示。
除了平行会议与实地考察,主旨演讲环节也为大会注入了“全球视野”。大会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疾病专家、山东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运,全国政协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摩根大通中国区原主席李一,山东理工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院长、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淄博市欧美同学会会长徐丙垠三位专家作主旨演讲,为嘉宾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这些演讲令我受益匪浅,”海归博士、山东师范大学讲师顾凌晨表示,“山东的创新环境和产业基础,为我们提供了将国际先进经验转化为本土创新成果的绝佳平台,我们有信心为山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强品牌引领,绘就留学报国新篇章
自2018年首次举办至今,山东省欧美同学会打造的“留学报国·智汇齐鲁”品牌已走过七载春秋。七年深耕积淀,这一品牌不仅成为山东荟聚全球人才、凝聚创新智慧、链接优质资源的重要载体,更化作留学人员践行报国理想、实现个人价值的广阔舞台。
从最初的“人才对接会”,到如今集“主旨演讲、平行会议、实地考察、项目签约、系列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留学报国·智汇齐鲁”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吸引力不断提升——参与人群从省内人才拓展至全球精英,合作领域从单一产业迈向多领域协同,服务模式从“短期交流”升级为“长期赋能”,品牌内涵持续深化,成为山东人才工作的亮丽名片。
今年,这一品牌在淄博落地生根,并结出了丰硕果实。对淄博而言,本次大会不仅促成诸多项目签约、合作意向落地,更为城市培育了引才引智的优质沃土。通过与全球人才深度交流,淄博更加明晰了产业升级方向,拓宽了资源链接渠道,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也向外界传递了淄博引才诚意与发展实力。
事实上,淄博的收获并非个例,而是山东持续优化人才生态的缩影。近年来,山东不断完善创新生态、升级服务保障,为留学人员回鲁扎根营造了良好环境。以本次大会为例,每一个落地项目都是“品牌赋能+地方支持+企业实践”三方联动的成功范本,为更多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借助欧美同学会这一平台,我们成功组建起一支具有丰富经验和深厚技术背景的专家团队,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权威保障和有力支撑。”山东元森恩特环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林的话,道出了品牌赋能的实效。
留学报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扎根地方、深耕产业的实际行动;智汇齐鲁也绝非单次的交流,而是长期合作、共同成长的持续探索。未来,山东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精神,迎接海内外人才携手同行,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与会嘉宾参加“留学报国·智汇齐鲁·稷下友约”中国·山东(淄博)创新创业大会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