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柯欣 本报通讯员 李晓
7月22日至8月1日,2025年“华侨记忆·家国情怀——海外华裔青少年山东研习营”成功举办。来自俄罗斯、英国、德国等10个国家的40余位华裔青少年,在为期11天的行程中,跨越济南、东营、济宁、泰安、威海5地,沉浸式感受齐鲁大地的千年文明、现代活力与自然奇观,开展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寻根之旅。
体验人文魅力
7月23日上午,研习营在山东博物馆举办开营仪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冯尚伟,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田延营分别致辞,并一同为研习营授营旗。随后,营员们走进“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通过一件件承载历史记忆的文物藏品,体会山东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厚重底蕴,对即将踏足的这片土地有了初步认识。
怀揣着对山东的好奇与想象,营员们来到趵突泉、大明湖和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沿着泉水蜿蜒的脉络,感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诗意栖居。在百花洲街区,青石板路上的湿润苔痕、白墙青瓦间的袅袅茶香,让年轻一代华裔感受到齐鲁文化的细腻与绵长。
如果说济南的泉水给了华裔青少年关于山东“温润”的感受,那么“五岳之首”的泰山,则让他们领略到属于齐鲁大地的巍峨与壮阔。登临泰山之巅,营员们以脚步丈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俄罗斯华裔青年王彦祖感叹:“来到这里,我对古人笔下描绘的风景有了实感,神州大地山河壮美、风景秀丽,带给我在海外不曾体验过的惊艳与震撼。”
来到位于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营员们乘坐游船,随着黄河水一起与湛蓝海水相会,看到了“河海交汇”的神奇一幕。“黄河汇入大海,就像游子回到母亲的怀抱。”来自荷兰的华裔青年池承厚这样比喻。由内陆走到沿海,齐鲁大地在华裔青少年心中的轮廓愈发清晰,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触摸发展脉动
研习营不仅注重感受自然风光,更聚焦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在济南市文化馆,营员们亲自上手,尝试了济南面塑、糖画和莱芜木版年画等非遗技艺。
“我选择了龙作为木版年画的主题,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这幅作品我要带回欧洲,让家人了解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来自德国的营员严金薇说。另一位来自葡萄牙的营员王稳堤则用面塑制作了一个盘子,他告诉记者,没有和大家一样制作花朵图案,是因为“想把非遗艺术和时尚相结合”,融入自己的审美,制作出富有个性和独特价值的面塑作品。
在皮影戏表演现场,看到精致灵活的皮影在幕布后上下翻飞,营员们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幅幅皮影演绎出鲜活的故事。加拿大营员韩林江感叹:“这种艺术形式太神奇了!它让我看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对华裔青少年来说,这些不曾听闻或所见的非遗艺术,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而生动的体现,将在他们心里留下难忘而深刻的回忆。
此外,华裔青少年还来到胜利油田优良传统展厅、国家级海洋牧场展厅、威高集团等地,了解当地优势产业发展情况,感知中国由富到强的奋进历程。营员们前往胜利油田的发现井“华八井”考察参观,详细了解胜利油田60年的光辉岁月和发展历程,为石油石化人“胸怀祖国、创业创新、不畏困难”的精神气概所鼓舞和震撼。来自英国的华裔张雯婷在参观后写道:“我要把这份拼搏精神带回异国他乡,让世界看到中华儿女在任何领域都能创造奇迹的力量。”
感受沧桑变化
在泰山脚下,研习营成员们观看了《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实景演出,用70分钟的时间,见证了华夏文明数千年的璀璨历程。在演出最后,营员们与数百位演职人员一同双手合十,虔诚祈福,感悟“泰山安,天下皆安”的精神内核,以及中华民族对天地家国的永恒信仰。
走进黄河口知青小镇,营员们触摸斑驳的墙壁,了解知青们响应号召、扎根黄河口的奋斗历程,体会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孙子文化园,大家漫步于仿古建筑群,走进兵学文化馆,感受孙武著书立说的智慧与担当,激发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领悟“止戈为武”的和平理念,树立正确的竞争观与大局观。
研习营的最后一天上午,华裔青少年来到北洋海军的诞生地、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刘公岛,参观甲午战争博物馆,缅怀中华民族誓死抵御外侮、守护海疆的血泪历史,触摸过去岁月在此留下的沧桑变化。加拿大营员孙艾米说道:“甲午海战的历史警示我们,国家的强大是抵御外侮的根本。中国发生的历史巨变令海外华侨华人深感自豪,中国的崛起也为侨胞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祝愿中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从泰山之巅的云海到黄河入海的壮阔,从非遗工坊的匠心独运到现代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此次寻根之旅让华裔青少年收获颇丰。研习营结业仪式上,营员们纷纷表示,要将山东的所见所闻转化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具体行动,让世界看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研习营成员走进济南市文化馆,体验糖画、脸谱、拓印等非遗技艺。
来到黄河三角洲湿地,研习营成员们在游船甲板上欣赏河海交汇线。
在胜利油田优良传统展厅,研习营成员举起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