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耿昊坤: 归国筑梦,为医学影像插上“算法翅膀”

  □ 本报记者 马柯欣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人工智能(AI)已成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的重要驱动力。在这股澎湃的科技浪潮里,涌现出一批专业精湛、能力卓越的归国人才,他们扎根于各个前沿领域,积极助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毕业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耿昊坤博士,正是这群归国人才中的一员。他怀揣着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回到家乡济南,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医学影像领域,为我省医疗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 谈经历

  用冷门学科技术点亮医学影像新未来

  2003年,18岁的耿昊坤前往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开启了本科、硕士、博士的留学深造之路。博士期间,耿昊坤开始研究人工智能。“当时,人工智能尚属比较冷门的前沿学科,主要应用于无人驾驶等行业。但我发现,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物体识别和影像处理分析等技术,在医疗等多个场景中具备广泛应用潜力。”

  早在十年前,耿昊坤就大胆跨界,一头扎进学科交叉研究,成为既懂技术又懂产业的专业复合型人才。而且,“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研究方向还有个优势,就是小规模科研队伍就能开展研究,成果也更容易落地转化。凭着前沿性技术和前瞻性眼光,耿昊坤决心回国,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2021年夏天,耿昊坤带着“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影像分析系统”项目回国,报名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比赛期间,他结识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我参赛项目的最初切入点是脑CT的扫描分析,但与这位儿科医生交流后发现,这项技术在胃肠消化科也能用得上!”耿昊坤回忆道。

  在当地人才办帮助下,耿昊坤携项目落地济南,创办了山东派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一套“内镜专家工作系统”,能够实时跟踪内镜在人体内的位置和方向,将数据形象化、体系化呈现在系统上,协助医生更好更快地完成病症诊断和检测分析。

  在学科交叉研究中,专业知识“隔行如隔山”。耿昊坤深知计算机团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存在短板。为提升产品的临床实用性,他主动联手高水平医疗团队,持续开展系统优化,通过一线反馈不断迭代算法,提升影像识别的准确性与智能化水平。

  “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基于数据驱动、跨专业知识转化的创新医疗科技平台,通过应用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视觉算法,实现高效的技术创新与持续迭代,从而把医生从大量的测量、对比、追踪等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参与更多更有价值的治疗研究工作。”耿昊坤满怀期待地说。

  □ 谈环境

  “政府服务切切实实做到了我们心坎里”

  谈及回国发展的理由,耿昊坤说,济南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领方面的各种政策和支持,不仅让他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同时也看到了一片广阔的产业蓝海。“济南作为北方的医疗中心城市,医疗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非常高,有利于医疗行业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从事的行业也正是济南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因此落户济南是最合适的选择。”

  据了解,济南市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项目,采取“政策包”“算力包”“数据包”“订单包”等多种方式,全力助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发展。近日举办的AI大模型赋能智慧医院建设论坛上,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联合各地市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及企业,组成了医院算力联盟,旨在共建共享医疗智算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服务全面嵌入临床实践。“多种信号表明,AI与医疗技术融合发展的时代正在到来。”耿昊坤感叹。

  创业之初,耿昊坤及其团队“驻扎”在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这里集聚了多家科技型的创业企业,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注册登记、财税管理、金融投资、知识产权及法律咨询、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人才企业快速便利地进入本土市场,提高来济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作为一家初创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企业注册到孵化落地,再到招商引资、寻求合作,一路上都能感受到来自政府的陪伴。在吸引人才和服务企业上面,他们切切实实做到了我们心坎里。”耿昊坤由衷地说。为表示感谢,耿昊坤向市中区委人才办赠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诚揽海外英才,护航创新发展”。

  经过四年的发展,山东派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营产品已获批Ⅱ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与生产许可,与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了临床试用与研发合作关系,入选了山东省直肠腔镜微创外科工程实验室成员单位和山东省医学物理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员单位,耿昊坤也被评选为济南市“海右计划”产业领军人才和济南市“泉城海智特聘专家”。

  □ 谈未来

  “用人工智能缓解村镇居民看病难问题”

  随着国家多项政策支持“AI+医疗”产业发展,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发放首个NMPA三类医疗器械资格给人工智能软件,这一年被业界认为是“AI+医疗”落地元年。“中国是全世界最好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耿昊坤说,“我们是完全能感受到国家在这方面的战略定位、政策支持和重视程度,我对中国前沿科技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焦虑和就业压力相伴而来。对此,耿昊坤认为应该以积极态度看待。“在以前,医生需要从上百张CT图像中找出几毫米的病灶,可以说是耗时耗力。如今,借助人工智能的辅助,一分钟内便可完成初筛、诊断、预测等一系列工作,并兼具极高的准确率、稳定率以及对非常见病症的敏感性。让医生从繁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更高价值的研究工作以及与患者的交流中来,我想这正是AI技术造福医疗的真实体现。”

  作为济南大学教师和青年科技人才代表,耿昊坤身体力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参与科技竞赛,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真实社会价值。“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人才缺口显著,青年学子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拓宽视野,积极了解自己专业有关的产业发展动向,才能更好满足企业需求,提升自身竞争力,快速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济南的变化太大了,儿时街区已变成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城市环境也日益宜居。”耿昊坤告诉记者,在海外多年,切身感受到世界对中国的尊重与认可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了,在外的游子也更有尊严、更加自豪。”

  谈到未来,耿昊坤满怀期待地说,计划把产品推广到县级、镇级医院,尤其是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缓解村镇居民“看病远、看病难”问题。“我们潜心搞技术研发,就是盼着这些成果能真正帮到有需要的人,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侨报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音
    第04版:文化
耿昊坤: 归国筑梦,为医学影像插上“算法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