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
民营企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为民营企业注入勇创新高的“强心剂”。
山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撑起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成为高质量发展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布局新兴产业……山东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最大决心、最高规格、最强措施,支持和推动广大民营企业向“新”而行,向“新”谋远,助力民营经济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彰显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发展沃土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一定与其所在的环境密切相关。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这将成为山东下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心所在,也为民营企业注入了信心和动能。一直以来,山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政策落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亲清政商沃土,为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勇创新高提供了有力支持。
“各地一直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我们在青岛享受了各项政策支持,特别是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公司搬到了新的办公地点,面积扩大了一倍。另外,在市场准入方面也能感受到民营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是公平参与竞争,甚至一些项目对中小企业还有政策倾斜。”青岛罗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殷述军深有体会地说。
近年来,山东在优化营商环境、加大金融支持、提供人才保障等方面发力,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山东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比如“鲁岗贷”,主要用于支持吸纳就业人数多、稳岗效果好且用工规范的小微企业,可快速审批、快速放款,为众多小微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
在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方面,山东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营商服务。济南在全国首创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制度,推行涉企执法阳光监督改革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有效控制多头、重复、低效检查问题,让超过13万家经营主体受益;青岛先后出台《关于深化青岛新时代“两个健康”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建立由市委领导牵头、市直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机制,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支持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东营市成立了高端石油装备与技术产业发展协会,旨在建设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公共创新基地,市场化办好“国字号”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等要素高效集聚,构建产业发展优质生态。
点活一池春水,释放万千生机。山东为民营企业营造了更好的创新环境、更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民营企业家没有后顾之忧,激活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动能。在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山东有50家民企荣耀登榜,居全国第二,表现耀眼,也彰显着民营企业澎湃的发展活力。
加强自主创新 推动产业升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维持企业活力的关键因素。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民营企业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强自主创新,这与山东民营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实践高度契合。在山东,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在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布局新赛道、新产业,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长期专注于橡胶轮胎的研发与制造的赛轮集团,通过20余年的持续创新,掌握了一系列先进的轮胎制造技术,采用世界首创化学炼胶技术打造的液体黄金轮胎,成功打破了困扰轮胎界百年的“魔鬼三角”难题,推动了中国轮胎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创建于1958年的潍坊富源增压器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涡轮增压技术公司之一,其研制开发的空气悬浮轴承、高速永磁电机等高端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歌尔股份积极布局声学、光学等领域,在海外设立多个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为全球众多知名品牌提供先进的智能声学整体解决方案,已发展成为中国电声行业龙头企业,也是全球微电声领域领导厂商。
“企业已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省科技厅厅长孙海生说。有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布局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24项,其中由民营企业牵头占比75%以上;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15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71家,民营企业牵头建设占比均在60%以上。
从山东各地不断涌现出的专精特新企业,更能感受到山东民营企业强化自主创新,以新赋能的发展活力。截至去年,山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8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余家,数量居全国前列……这些以民营企业为主力军的专精特新企业的崛起,成为山东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角逐智慧赛道 发展未来产业
此次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的民营企业,不少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包括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领域的代表。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山东正以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7个新赛道为重点,加快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计划,积极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其中,民营企业是不可或缺的硬核力量。
时下,在淄博高新区的纽氏达特机器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人”制造“机器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目前,这家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年底,但有企业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协作,完成生产订单并不是难事。作为在国内优先拥有全流程生产工艺的工业机器人企业,纽氏达特不断攻克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形成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集成、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已发展成为总营收近10亿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并通过创新要素集聚、形成产品原型、不断丰富拓展应用场景,逐渐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此,许多民营企业咬定创新不放松。在济南,国耀量子雷达科技有限公司瞄向空天,研发的二氧化碳光量子雷达能够精准探测半径3公里范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青岛,汉缆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聚焦深海,已攻关500千伏超高压海底电力电缆的核心技术,可以满足更大长度、更远距离海底电缆的市场需求。
如今,山东正在加快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围绕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等领域,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壮大。这也为民营企业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广阔机遇。越来越多民营企业正在向“新”谋远,借“智”攀高,在未来产业赛道上加速竞跑,在高质量、高精尖的发展赛道上勇创新高。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这场开在春天里的大会让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踏踏实实干事创业的“定心丸”。相信在充满创新活力的齐鲁大地上,山东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