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浩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有着世代友好的深厚情谊,建交75周年来,中俄关系历经风雨,历久弥坚。在俄留学期间,我体验到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见证了中俄文明的交流互鉴,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俄罗斯的城市生活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作为留学生,校园生活是我感受最深的。
中俄两国在大学方面有着显著差异,首先在建筑布局上就能看出。在中国,大学校园风格更现代化,往往是规划整齐、设施齐全的整体区域,集中了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各种体育设施、文化场所等,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集中、高效、舒适的学习环境。
俄罗斯的大学则呈现出与中国截然不同的风貌。教学楼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每一座建筑都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气息,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分散式的布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上课的通勤时间,但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城市,有机会在不同的街区中体验和学习。
除了教学楼的布局外,中国和俄罗斯的宿舍也各具特色。
在中国,大学宿舍一般在校园内集中建设,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宿舍区,通常按照学院或年级进行分配。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更加便捷,也有利于学校的统一管理。
在俄罗斯,虽然同一所大学的不同教学楼分散在城市各处,但不同大学的宿舍楼却聚于一处。宿舍楼被分为几个宿舍区进行管理,每栋宿舍楼里都住着来自不同大学的学生,形成了多元化的学生社区。这种模式促进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背景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社交平台。
当我们把视角“调高”,在空中俯瞰俄罗斯,则会发现中俄两国生活节奏的截然不同。
中国城市生活节奏相对较快,快节奏的背后映射着中国人民步履不停、笃行不怠的奋斗姿态,呈现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非凡韧性与活力。
而俄罗斯的城市更显静谧,生活节奏较慢。我所在的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也是沙皇俄国的首都。这座城市的整体建筑风格质朴、复古,几乎与一两百年前无异。城市中保留了诸多百年建筑,似乎在向世人讲述着历史的变迁,街道两旁的树木也见证着时代的更迭。当然,圣彼得堡的复古风格也限制了现代公共交通建设。即便如此,这座古老的城市依旧承载着无数居民惬意的生活。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每种文明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远离祖国,在中俄文化对比中,我更能明显地感受到自己身上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国情怀是根植于中华儿女灵魂和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如今,中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大步迈进。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和乡村建设、人民生活、社会保障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每次回到家乡,漫步在城市中,一步一街景,现代化的高楼、文艺长廊、古建筑、休闲公园、美食街区等井然有序,快节奏与慢生活、四通八达的交通与街角里的烟火气和谐相融……每一个小场景都让我倍感亲切、温暖,也为我注入了勇毅前行的动力。
山河远阔,游子思乡。身在异国他乡,我将做好中俄文化交流的民间桥梁,身体力行地向更多俄罗斯人讲好中国故事、山东故事,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齐鲁文化古老与现代并存的独特魅力,认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促进中俄民众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作者为日照市东港区人,目前就读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