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货”换个方式出国门

  (资料图)

  近日,车身悬挂着“TIR国际公路运输”条幅的“鲁G”货车缓缓驶出潍坊一物流企业。据悉,这辆“鲁G”货车满载电子设备类货物,途经新西伯利亚,7天后到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用时相对传统公路运输可节省一半,仅是铁路运输的1/4。

  今年以来,“开着‘鲁A’去欧洲”“坐着‘鲁Q’闯海外”时常启程,开着大货出国送货逐渐从新鲜事变成了寻常事,这得益于适用于多国的公路运输系统——TIR的普及运用。

  TIR即国际公路运输系统,1949年由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建立,是一种全球通用的国际海关中转和担保系统。拥有TIR标识、经批准的车辆可在各TIR实施国之间便捷通关,TIR证书为过境货物提供关税担保,TIR车辆只需接受始发地和目的地国家海关检查,途经国一般情况下不再开箱查验。通过简化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推进了国际运输与贸易的便利化。

  从1949年建立至今,TIR系统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70个缔约国。2016年7月中国成为联合国《TIR公约》第70个缔约国,2018年5月公约正式在中国落地实施。TIR系统正式实施至今,TIR运输已从中国直通亚欧30余国,7000公里以上的跨境公路货运时效缩短至两周左右。

  作为目前唯一的全球性跨境货物运输通关系统,TIR系统涵盖了公路、铁路、内陆河流、海运等多式联运。TIR运输可以实现全程一次申报、直达目的地,同时还能保障运输安全。根据国际道路运输联盟测算,中国实施TIR系统后,使用TIR证进行通关可降低通关时间30%~80%,成为提升贸易便利化和运输安全的有效工具。同时,TIR运输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新活力。

  截至目前,济南、青岛、潍坊、临沂以及威海均顺利开展了TIR国际公路运输。山东省内各城市TIR运输发展迅速,不仅提高了跨境物流的效率,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国际贸易机会。

  今年1月至10月,青岛TIR持证人企业14家,TIR“中俄快线”累计发运208车次,持证人数量和发运规模居全国首位,还开通了“中—吉—乌”TIR国际道路运输新路径。此外,正式开行了全国首趟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际道路运输“中国·青岛—泰国·曼谷”线路。

  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今年10月16日,济南正式开通TIR跨境运输线路,“鲁A车”满载货物,开启了济南公路运输的首次中俄直达之旅。

  今年9月,威海首批80余吨采用TIR(国际公路运输)模式运输的货物,顺利从威海港启程运往欧洲。截至此次发运,威海已有15家货运企业完成了国际道路运输的备案手续,其中3家企业成功获得TIR持证人资质。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企业加入TIR运输的行列中,TIR运输将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贸易便利化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山东正逐步构建起一个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网络。

  (据《大众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侨报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音
    第04版:文化
扎根齐鲁乡村 架起两岸桥梁
“山东货”换个方式出国门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