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深耕职教育新人 融合创新显担当

  □ 本报记者 战翠萍 本报通讯员 袁琳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坐落于孔孟之乡山东济宁,自1950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融合、创新、担当”的校训精神,遵循“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特色办学、职教报国”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专业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实践创新提升技能

  近期,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国内组)各项赛事陆续收官,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的参赛学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娴熟的实操技能与出色的团队协作,在能源动力、资源开采、航空交通运输等五大赛道中脱颖而出,斩获4银1铜的优异成绩。这不仅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坚持实践创新育人理念的成果体现。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始终将技能竞赛作为检验教育教学质量、培育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职业技能竞赛与专业课程建设深度融通,着力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育人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创新“四个课堂”育人模式,健全“三全”育人体系,取得显著成绩。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2个;获得国内外技能大赛奖项422项、创新创业大赛奖项526项;学生荣获省级、市级集体荣誉88项,个人荣誉2683余人次。学校招生就业两旺,总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为济宁市及周边地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万余名。

  专业共建优化协同

  在职业教育专业变革中,“新”并不是唯一的关键词,“需”成为专业设置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8月,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与山东融发数字运营有限公司校企共建数字艺术产业学院,双方通过推动专业群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落地“校园+产业园”双园联动,整合优势资源,深化协同育人,构建出“专业共建、课程共设、人才共育”的融合生态。

  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始终践行把专业建在地方重点产业链上的理念,面向新能源光伏技术、智联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制造、低空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化工等领域,统筹布局建设“2451”专业集群,着力推动专业向智能化、现代化、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建设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品牌和高水平专业群6个、教育部和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立项省级现场工程师专项计划培养项目2个。2025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获批国家级“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

  产教融合双向赋能

  山东神力索具有限公司是济宁市一家大型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期,该公司遭遇了技术难题——锻造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变形量等关键参数难以实时监控和预警。非常时刻,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高琰教授团队出手相助,技术供给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企业难题迎刃而解,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深化,实现双向奔赴。牵头成立3个省级产教融合共同体、8个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及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创新校地联合育人模式,与晶科、比亚迪、中兴等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联合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共建或升级改造建设14个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新能源装备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育部—瑞士GF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等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综合实训基地26个。

  科研创新服务社会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院校的初心使命。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坚持践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服务区域发展的发展理念,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产业服务水平,为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5年,由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牵头申报的“绿色水处理药剂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获批认定,实现了学校在该类省级科研创新平台的历史性突破。该研究中心将加快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效能,力争建设成为国内先进的绿色水处理药剂技术服务平台。

  近年来,学校在科研成果产出、标志性成果培育、科研平台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学校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批省级科研平台8个,促进济宁市科技成果转化120余项,累积实现技术交易额4000余万元,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3家,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5.3亿,社会培训服务达55万人次;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知识产权实践基地、山东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济宁知识产权学院、济宁市乡村振兴学院。

  深化合作扬帆海外

  “‘班·墨学院’是山东职业教育深度融入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助力大国外交的创新实践。”今年5月,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承办的山东省职业教育海外“班·墨学院”建设工作交流活动上,学校党委书记李洪文介绍,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85所海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举办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及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累计培养国际化技能型人才5000余名,在泰国、缅甸、老挝、印度尼西亚、刚果(金)等国家建立5所海外“班·墨学院”。

  作为海外“班·墨学院”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引领山东省55所职业院校与64家企业在30个国家建立68所“班·墨学院”;开发3个职业标准、4个专业标准、19门课程标准、18本《工业汉语》教材,在13个国家推广应用;获批山东省与缅甸交流合作研究中心、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建设2所全国首批中文工坊和全国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人文交流基地”;发起并连续举办8届“中外青年学生孔子文化周”,连续4年承办9个汉语桥团组交流项目。

  “语通世界,技筑未来”,职教出海已成为职业学院构建国际化产教融合生态的“新引擎”。作为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也先后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等。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侨报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乡音
    第04版:文化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深耕职教育新人 融合创新显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