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路上的“轻骑兵”

  □ 本报记者 战翠萍 本报通讯员 夏文燕 叶彬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位于鲁中地区淄博,是江北唯一一家以丝绸纺织为特色的职业院校。近年来,学校抢抓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全面深化改革机遇,坚持“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思路,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探索形成了“校企共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团队共长、资源共享”的产教融合“五共模式”,实现了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校先后获评中国纺织行业产教融合先进院校、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单位等称号。

  四链一体 激发融合内生动力

  “学校聚焦纺织服装‘绿色面料设计与开发——时尚创意服装设计——智能化服装生产’产业链,深耕面料研发和服装设计与智造两个重点产业领域,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范桂君介绍。学校紧密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淄博市“四强”产业和时尚产业发展趋势,服务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科技、时尚、绿色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学校和企业共赢发展,产教融合取得实效。

  目前,学校与产业头部企业合作建有“国际时尚学院”“嘉环ICT产业学院”“世博动漫学院”等5所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以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探索实践形成“四链一体”高质量产教融合推动高水平人才培养范式。对接产业链,形成“共治、共享、共长”的开放治理机制,推动产业学院可持续发展;对接教育链,构建“多元协同、岗课联动、双师双聘、虚实融合、平台支撑”一体化育人机制,打造“五金”特色品牌;对接创新链,构建“招才引智、技术强区、持续发展”聚智赋能机制,增强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对接人才链,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构建“数据化、标准化、精准化”增值评价机制,创新培养高技能人才。

  产业链驱动教育链,教育链服务人才链,人才链激活创新链,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将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的生产研发等环节深度融合,形成良性循环,为产教融合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构建“平台模块+专业模块+岗位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立项现代通信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省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承担省部级课题17项,学生获省部级大赛奖200余项;牵头建设全国通信网络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通信与网络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高等学校新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协同推进,支撑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引进科技人才,成立院士、博士等工作室,共同服务企业,为26省市高校教师提供华为认证培训,承接山东理工大学等多所院校学生专业实训,年培训超3000人,年技能鉴定1500余人,职业培训5000人次,为区域67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600余次,承接横向课题65项,助力企业产值增收1100余万元。

  数商助农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主动扛起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依托全国数字商贸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等载体,构建乡村振兴的“钻石模型”,实施“数商助农”轻院路径,不断探索完善非农高职院校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

  为破解乡村“人才荒”,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近年来,学校实施“平台支撑 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乡村振兴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承担了新型产业工人、新型职业农民的技能培训,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现代农民生产队伍。学校每年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600余人,培育既懂农业又懂新媒体的“新农人”1000余人,培育致富带头人等100余人。多个团体被评为“山东省4个100优秀志愿服务集体”“淄博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淄博市青年创新突击队”等荣誉称号。

  为破解乡村产业“发展难”,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学校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电商+”经营模式下,充分发挥财经商贸、文化创意、医养健康等专业特色与优势,开展“淄博在崛起·鲁力助农”“淄博好品进校园”等农产品推广宣传活动,“文化润乡”“以美润乡”等文创产品创作活动,加速高素质新农人培育和农村特色产品销售。电商助农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让政府推介、主播效应和平台资源的整合能力通过网络链接起来,将精准流量转变为销售订单,形成“政府+媒体+平台+农户”巨大合力,跑出乡村经济发展“加速度”。

  职教出海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去年11月,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柬埔寨—班·墨学院(鲁泰集团)正式揭牌,标志着学校职教出海战略和国际化步伐迈出坚实一步。范桂君表示,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将组织开展好技能培训和各类交流服务活动,落实好班·墨学院共建任务,为纺织行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校企联手合作走出国门“闯世界”,不仅形成产教融合的国际教育合作范式,还有力地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抢抓共建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重大机遇,积极搭建宽领域、多层次的校企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参与以纺织服装、现代通信、智能制造行业为核心的国际化教学、课程标准制定,积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化教学资源,常态化开展技能人才、管理人员培训,协助企业输出中国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教协同。

  目前,学校已与俄罗斯、意大利、日本、法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7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参建2个班·墨学院,建立4个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共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专本贯通培养项目,每年资助优秀学生到国外高校交流学习,招收优秀国外学生来华留学,努力打造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新模式。

  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上,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正以“敢拔头筹、走在前列”之势,创新“拼”的方法、优化“比”的路径、提升“看”的成效,努力当好全省职业院校的“轻骑兵”,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高职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侨报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音
    第04版:专题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路上的“轻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