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改革“试验田”到发展“强引擎”

威海:四港联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 本报记者 战翠萍 本报通讯员 王现茂 邹良丽

  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

  威海,位于黄海之滨,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山东对外开放的最前沿。2015年,作为唯一被写入中韩自贸协定的中国城市,威海肩负起建设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战略使命。十年来,这座城市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开创中韩“四港联动”,全力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打造东联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在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招商引资的征程上持续发力,书写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架起东北亚经济 “黄金桥”

  每周,“新金桥7”客滚轮都会从韩国仁川港驶入威海港。停泊后,一辆标注着中韩文“四港联动中韩整车运输”的韩国牌照货车便从船舱驶出,成为中韩多式联运(威海—仁川)整车运输的“主角”。

  “相比传统集装箱多次卸载模式,整车跨境运输从靠港检查到装船发货,全程缩短约5小时,物流成本降低30%。”威海海关驻海港办事处负责人介绍,通过海空联运与国际中转分拨,货物经仁川机场72小时内可抵达全球主要城市。

  这正是威海深耕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十年的缩影,更是在中韩自贸协定创新“试验田”中探索的成果。在深化“四港联动”基础上,威海融合“海陆空铁”立体物流网络,构建起以威海和仁川为节点的东西互联互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依托4个对外开放口岸,开通国内外班轮航线35条,其中国际航线18条通达韩、日、俄等地,对韩客货班轮密度居全国首位;依托威海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6条中欧、中亚、中蒙、中俄班列常态化运行,联通境外50余个城市与站点;开通TIR公路国际运输,成本仅为航空运输的六分之一,吸引韩国货物经威海直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国际运输模式持续创新、海铁联运大通道拓展畅通、对外海空航线不断丰富……如今,威海不仅实现与韩国深度融合,更通过日本、欧美等市场,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为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

  释放外贸新业态“新动能”

  扫码、录入信息、放货……今年5月,威海物流园跨境电商园区内,全省首个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中心仓正式启用。这个集“仓储-分拣-查验-处理”于一体的中心仓,依托智能分拣系统与海关“预审”模式无缝衔接,将退货流程从40天压缩至7天,预计年处理退货15万件,为企业降低成本4000多万元,大幅提升跨境电商出口链路韧性。

  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中心仓的正式启用,标志着威海对韩跨境电商服务能力全面升级。自2018年7月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威海创下多个“首个”:开通全国首条中韩海运电商专递,建成全省首个对韩跨境电商邮政作业场地、转口仓及出口退货中心仓,构建起“海运+陆运+空运”立体通道,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突破1000亿元。为用好用活“首个”带来的利好政策,威海市还配套探索推进跨境电商集拼、电子保函、关税保证保险等业务,力争为电商企业提供集货、仓储、结汇、配送等全流程服务。目前,全市1000余家企业涉足跨境电商,对韩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连续7年居山东省首位。

  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正成为对外合作的重要抓手与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威海紧抓机遇,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2024年,借“新三样”出口热潮,引导多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指导企业利用政策窗口快速备案,实现产品出口倍数级增长;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强化通关、保税仓储、检测等服务,打造鲜活水产品进口集散地,全年进口突破10亿元;培育百亿级外贸载体,船舶出口首破1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稳定在300亿元以上,轮胎企业进出口保持100亿元规模。

  打造高质量招商“强磁场”

  在2025仁川—威海B2B采购洽谈会上,从事多领域消毒设备研发生产的韩国阿奎茵泰克株式会社首次参会便收获10多份意向订单。“此次洽谈会平台让我们接触到全球采购商资源,为开拓中国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销售代表郑振浩信心十足地说。据悉,作为仁川市与威海市友好合作框架下的重要活动,本届洽谈会特别邀请韩国仁川的11家中小企业来威海,同来自国内外的60余家采购商开展150家次洽谈对接,达成意向贸易额1750余万元,涉及化妆品、厨房用品、日化用品、休闲食品等多个行业领域。

  活跃的经贸往来是对外经济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威海锚定“引进来”“走出去”目标,通过对内建园区、搭载体,对外扩增量、引变量,持续深化对韩精准招商,以高质量招商推动高水平开放,活力持续攀升。威海市赴韩开展经贸促进活动30多次,举办威海(韩国)投资环境推介会、中韩(威海)服务贸易高端论坛等招商推介活动,先后引进万思特机械、奎科半导体、威鹏晟真空技术等一批标志性韩资项目。数据显示,十年来,威海韩资企业达995家,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54.1%,总投资额突破50亿美元;在韩设立企业(机构)增至62家,涵盖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仓储物流等领域。

  在巩固日韩、欧美传统市场的同时,威海抢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遇,拓展国际市场,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山东威海—坦桑尼亚商务合作交流会、山东(威海)—沙特经贸对接会、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威海产业合作恳谈会、中韩跨境电商大会……去年,威海瞄准重点区域组织招商活动300余场次,吸引全球资本青睐,“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招商磁场效应愈发凸显。

  2025年,恰逢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十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威海将以中韩地方合作制度化、“四港联动”规模化、贸易投资便利化、多领域交流常态化为重点,持续推进全链创新、全域开放、全面改革,进一步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让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侨报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音
    第04版:专题
威海:四港联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