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友城联世界,共绘开放新图景

  □ 本报记者 马柯欣

  7月19日,青岛国际友城交流月在浮山湾畔拉开帷幕。来自17个国家19个友好城市和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合作新模式,拓展共赢发展新空间。这场以“精彩文旅 友城共享”为主题的盛会,不仅彰显了青岛作为“2024—2025年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的开放姿态,更见证了这座城市以友城为纽带,推动文明互鉴、深化合作共赢的实践成果。

  截至目前,青岛已与54个国家的95个城市缔结友好关系,构建起覆盖五大洲的国际“朋友圈”。从经贸合作到人文交流,从产业联动到民心相通,青岛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时代内涵。

  友城互联,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开幕式当天,一片占地约14000平方米的“青岛国际友谊林”在中外嘉宾见证下揭牌。多个国家的嘉宾一同走进国际友谊林集中展示区,种下来自不同地区的树种,河桦、雪松、海棠、三角枫……仿佛不同城市的风情在此交相辉映,远隔山海的友谊在此生根发芽。

  自1979年与日本下关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以来,青岛始终以“巩固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为原则,不断拓展友城网络,“友谊的树林”愈发繁茂,“国际朋友圈”不断壮大。近百座友好城市的成绩背后,是青岛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开放基因为根基的不懈探索。

  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依托上合组织国家合作平台,青岛已与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巴基斯坦卡拉奇等18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特别是2024年初,青岛市与撒马尔罕市结好首次由两国元首见签,实现了青岛45年友城工作历史性突破。青岛—撒马尔罕“上合快线”的开通,不仅实现了中欧班列与地方产业的深度融合,更成为上合示范区与成员国园区“双园互动”的典范。

  友城不仅是情谊相通的象征,更是务实合作的坚实平台。青岛创新打造“友城+产业”模式,依托近200场“友城合作·共创未来”品牌活动,持续推动跨域资源互补与优势共享。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雷根斯堡市Krones公司的深度协作,将高效生产线引入本土,为啤酒产业注入稳产增产的强劲动能;齐鲁号中欧班列(青岛—明斯克)首班顺利开行,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市架起两地物流通道的“钢铁动脉”;山东港口(西亚)有限公司埃及代表处的设立与埃及班·墨学院的揭牌,更标志着青岛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迈入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文化交流,架起民心相通新桥梁

  在同日举办的“世界市长对话·青岛”活动中,来自全球8座友城的市长与代表、3位山东省内城市市长,结合自身城市发展状况,分享有关城市治理与建设方面的经验,为未来城市间友好合作谋划蓝图。

  围绕“发展国际旅游 促进人文交流”议题,日本下关市副市长岛崎敏幸表示,下关是一个在历史、文化、自然方面都有着丰富资源的城市,对饮食文化非常有自信,特别强调让游客去亲身体验。“我们希望在这些领域和青岛之间有一个很好的交流,能够促进互学互鉴,互相参考彼此的经验,彼此成为更好、更美的观光地。”

  “达尼丁市将苏格兰传统与本土毛利文化和现代蓬勃活力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当地对毛利文化遗产的深切尊重,体现在艺术、语言、建筑以及与本土毛利部落的长期持续协作中,让原住民的智慧和传统能够继续为社区注入活力。”新西兰达尼丁市政府首席执行官桑迪·格雷厄姆说,“达尼丁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街头艺术小径,展出了许多本地和国际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我们把它们和历史街景结合在一起,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更好地体验世界级的画廊和博物馆。”

  围绕“活化历史城区 开启文旅新章”议题,在雷根斯堡市市长格特鲁德·马尔茨-施瓦茨费舍尔认为,老城区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居住区,同时还有商业功能。她介绍说,德国雷根斯堡市的中世纪古城拥有近两千年历史,历史建筑保护和维修经验丰富,通过一体化的城市发展策略促进历史城区复兴。同时,文化活动及跨区域的遗产管理也帮助该市进一步提升了历史城区的宜居性。

  青岛市市长任刚表示,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中,友城和城市的合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友城之间特色越鲜明,差异性越大,合作的空间、机会就更多。友城应该比其他城市之间合作要做得更好,成果应该更多,因为友城之间有友谊做基础,友谊催生合作,合作推动发展。

  目前,青岛倾力打造对外交流新范式,借助国际友城平台,进一步加强旅游国际合作、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在2025年国际友城交流月开幕式上,崂山可乐、王哥庄大馒头、新河草编等非遗产品亮相展区,成为外国友人了解青岛文化的微窗口。此外,青岛还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展演”等活动,让友城民众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共建共享,共赢合作发展新生态

  交流月期间,青岛将升级打造“友城+”工作模式,推动友城资源与节庆活动、文旅资源、产业发展深度耦合。通过构建全方位对外交往网络,助力友城间在更广阔范围、更丰富领域、更深层维度,实现文旅共享、产业共融、民心相通,为友城合作持续注入新活力、拓展新内涵。与此同时,青岛将着力创造与友城代表的“共情体验”,以具象化的互动场景编织民间友好记忆,让友城间的情感联结在心灵共鸣中愈发紧密。

  在经济领域,青岛将友城资源精准转化为发展动能,构建起“塑品牌、搭平台、扩渠道”的立体化合作网络。据悉,友城交流月期间,青岛将邀请近10个友城的政府高层、经济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及外国驻青机构代表共赴对话之约。借友城代表团访青的契机,陆续举办青岛—下关经贸交流会、青岛—拉各斯经贸对接会等系列活动,通过政企面对面磋商、企业点对点洽谈,推动一批务实合作成果落地生根。这些举措不仅为海尔、海信、青啤等龙头企业打通出海“快速通道”,更助力其在国际市场深耕拓展,让“青岛制造”与“青岛品牌”在全球舞台绽放更多光彩。

  展望未来,青岛正以城市IP为载体,将友城合作推向更高层次。作为“帆船之都”,青岛通过与希腊比雷埃夫斯市、南非西开普省的帆船赛事合作,提升了国际品牌影响力。交流月期间,青岛还将举办“友城之音”媒体专访活动,邀请市长分享城市发展经验,进一步放大“青岛故事”的传播力。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激荡、变乱交织,人类正站在历史的新十字路口。在此关键节点,以文明交流消弭隔阂、以文明互鉴化解冲突,成为破解困局的迫切所需。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青岛国际友城交流月活动的举办,恰如一座桥梁——通过文明对话碰撞思想火花,依托技术分享凝聚创新合力,借助理念经验互鉴夯实合作根基,生动诠释了如何以民间力量促进中外民心相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汇聚磅礴动能。

  青岛的友城故事,既是新时代中国开放包容姿态的鲜活缩影,更是全球城市携手共赢的生动注脚。从最初“一棵树”般的零星联结,到如今“一片林”似的繁茂网络;从单纯的“友谊之约”,到深度交融的“发展共同体”,青岛用持续行动证明:友城关系从来不止于地理上的纽带,更是心灵与情感的共鸣。面向未来,青岛将继续秉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与世界各国城市并肩前行,共同描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画卷。

图①为青岛国际友城·德国雷根斯堡市

图②为青岛国际友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

图③为青岛国际友城·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

图④为嘉宾在青岛国际友城交流月开幕式上参加友城合作项目签约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侨报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音
    第04版:专题
青岛:友城联世界,共绘开放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