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战翠萍 通讯员 吴月明
在山东烟台,有一所国家“双高计划”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烟台职业学院。近年来,这所高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办学宗旨,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强化社会服务效能、彰显职教使命担当,奋力开创一流高职强校建设新局面。如今,这颗镶嵌在黄海之滨的“明珠”,聚力打造“职教引擎”,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实现转型跨越,入选全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等10余个榜单。
四方协同 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产教融合是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在烟台职业学院,关于产教融合的探索从未止步。“我们始终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教育链就跟进到哪里。”烟台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新姿表示。学院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学校—行业—园区—企业”四方协同工作机制,共建合建的各类共同体、联合体、产业学院覆盖了全国270所中高职院校、94所本科院校、136家科研机构、1600余家企业,构建起“全主体融入、全要素融合、全链条融通”的产教融合新生态。
根植区域经济发展,烟台职业学院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不断打造产教深度融合新高地。发起成立现代国际物流、智能协作机器人、高端海洋油气装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运维4个全国性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获批2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成生物医药、绿色建造、海洋工程等7个烟台市产教融合共同体,有效对接行业标准、嵌入多方资源。
以扎根地方为立校之本,烟台职业学院与园区联结,深耕校地合作,成立黄渤海新区、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召开市域产教联合体理事会议2次,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累计进驻企业600多家,注册学生2.7万人,聚焦化工新材料、绿色建造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助力产业更新迭代、创新发展。
与企业联动,不断扩大合作共赢“朋友圈”,烟台职业学院加快步伐,结出一系列产教融合发展硕果。对接万华化学、中集集团、东方电子等行业领军企业,成立14个产业学院,在专业共建、课程共融、基地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累计培养14000余人,真正实现专业教学与岗位标准相匹配,教学场景与企业生产相对接。
三元发力 提升科技创新原动力
去年5月,由14家行业龙头企业、学会、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成立的“烟台市绿色低碳产学研联盟”,在烟台职业学院落地。陈新姿表示,借助产学研联盟,烟台职业学院将切实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以合作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突出科技研发的创新性;以专业为纽带、人才为核心,提升服务社会的有效性,为绿色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城市品质的全面跃升。
回应时代发展之需,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烟台职业学院紧跟绿色低碳、海洋强国和未来产业等社会发展需求,以“科研—创新—人才”三元发力,全力推进科技强省、科技强市建设。目前,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了“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12个省级研发平台,集中开展技术攻关与创新服务。2024年,学院立项省级科研项目134项,其中立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项,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4年立项该项目的高职院校,立项数量位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烟台职业学院以创新为本,着眼区域产业发展趋势,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打破定式,不断激发办学活力,以高质量专业建设确保高素质人才培养。学院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烟台市主要产业、产品集群,提升专业建设与区域企业的融合度、与职业岗位的适应度,开设50个教学专业,建有1个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8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同时,学院深入开展“百名科技人才进百企”活动,充分发挥109名博士、13个博士科研团队科研优势,打造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省教育厅“青创团队”各1个,为创新赋能搭建人才平台。
双向循环 出职教出海双赢路
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是职业教育提质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职业学院服务国家大战略,以提升合作国家的职业技能水平为出发点,以促进国际青年人才文化交融为主线,统筹推进“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循环发力,深层次服务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取得实效。
走向世界,彰显高职教育“国际范儿”。烟台职业学院与海外中资企业及高校合作,成立中巴和中马国际学院2所海外分校以及巴基斯坦、塞尔维亚、越南3所“班·墨学院”,并成立中越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马来西亚、尼日利亚2个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以及印尼、南非等海外培训中心,将中国的职教理念和先进技术输出到海外。截至目前,学院累计为“走出去”中资企业培养本土技能人才2万余人。此外,学院以文化交流为桥梁,与加拿大萨省理工学院等4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选派上百名教师学生赴海外开展汉语教学、访学或交流学习;承接中国—东盟未来职业之星研学营,开展“中文+技能+文化”研学体验,连续3年立项教育部“汉语桥”项目,为10余个国家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架起国际教育友好交流的桥梁。
职教出海,是一场双赢互利、双向奔赴的选择。作为烟台市第一所招收海外留学生的高职院校,烟台职业学院在课程改革、文化熏陶、交换留学等方面探索创新,开设了动漫制作、国际商务、电气自动化等5个留学生专业,累计培养来自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等10个国家的留学生400余人;开展“月圆中秋,情满中外”“国际中文日”等系列文化活动,在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中不断擦亮烟台职业学院品牌。
全面发展 培养新时代工匠人才
匠心育人是学院最鲜明的底色。烟台职业学院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培养适应地方产业发展所需,具有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站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使该校毕业生深受用工企业欢迎,就业服务质量及就业率连年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
“我们构建起五级工匠培育体系,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学院教务处负责人说。
烟台职业学院将工匠精神有效嵌入专业建设、实验实训等人才培养全过程,成立烟台工匠学院,聘请国家技能大师、齐鲁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等作为产业导师,聘任100余名劳模工匠作为思政导师,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队伍,形成“企业大师+工匠+校内名师”三融合培育机制,全力保障工匠人才的需求供给。为满足学生实习实践需求,学院投资1.68亿元建成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实训基地,引入丰田T-TEP、通用ASEP、德国西门子等一批国际化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展5个现代学徒制试点、4个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入选“华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工信部“企业数智化技术与应用实践中心”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在实践教学、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烟台职业学院的毕业生一直都很抢手”,这是很多知名企业的共同认知。良好的就业态势与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学生畅通就业渠道的积极举措分不开。学院通过开展“书记校长访百企”、全员访企拓岗、举办“千企万岗进校园”招聘会等方式,累计访企拓岗近千家。2024年,举办“职引未来,就选山东”等大型招聘会20余场,共吸引300余家企业提供岗位超2.1万个。烟台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平均在98%左右,烟台市的规上企业、高精特新企业每一条生产线上都有学院毕业生的身影,学院入选教育部“全国百所毕业生就业工作布点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