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出台20条措施,推动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

挖“土”做“特” “钱袋子”鼓起来

  □ 本报记者 战翠萍 通讯员 郭增川 毕晓君 银姣阳

  乡村富民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环节。近日,山东出台《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20条措施,以带动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培育发展动能,积极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这是山东制定的首个关于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山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坚定决心。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让农民增收益、农村增魅力、农业焕生机,山东始终在行动。

  盘活土特产,农村实现“连片兴”

  今年5月,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在聊城市东阿县“沿黄九品·品品连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调研时强调,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打造更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乡村产业,切实让集体增收、农民致富,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大桥镇姜庄村是“沿黄九品·品品连乡”千亩梨园生态旅游产业带的核心村,这里出产的黄金梨皮薄、肉细、核小、甜度高,深受游客喜爱。如今,该村通过“电商+文旅+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梨兴村、以梨富民”的产业发展之路,年销售果品450吨,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带动村民年增收150余万元。

  “沿黄九品·品品连乡”片区借助姜庄村等9个沿黄村的种植优势,依托黄河沿线生态文旅和东阿阿胶养生体验游每年200万游客的引流优势,突出“一村一品、瓜果飘香”,串点成线,形成九村“如意”相连、九村育“九品”、“九品”画廊生的景观格局。目前,“沿黄九品·品品连乡”片区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其中,郭口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艾山村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初步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态势。

  从“一村富”迈向“村村富”,近年来,山东因地制宜,深挖“土特产”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全省创建省级示范片区138个,带动市县建设片区1300多个,特色农业优势愈加突出。此次出台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山东将重点培育打造粮油、果品、蔬菜、畜禽、水产、特色种植六大优势区,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镇,构建“一县一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格局,做强特色产业文章,助力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引进新技术,农特产品“涨身价”

  淄博市沂源县地处沂蒙腹地,盛产“沂源红”苹果、大樱桃、金黄金桃,林果业是当地农业特色产业,也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沂源县充分发挥“山东屋脊”地理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特色种植与特色加工业为主的“一村一业”建设,实现农业全链条增值。

  今年4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了山东百种非遗美食推荐名单,山东飞龙食品有限公司旗下拳头品牌“来懿品果脯”榜上有名。位于沂源县悦庄镇的山东飞龙被誉为沂蒙山区的“果业航母”,年综合加工水果达1.2万吨,产品拥有七大系列近百个单品,畅销全国连锁商超,并远销东南亚、欧美市场。

  “针对年轻消费者对便捷、营养食品的需求,公司引进国际领先的FD冻干生产线,推出冻干水果片、混合果干等产品。相较于传统烘干工艺,冻干技术能在-40℃真空环境下快速锁鲜,保留水果90%以上的营养成分,复水后口感接近鲜果,成为休闲零食市场的爆款。”公司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公司拥有4条果脯生产线、2条果糕生产线,以及冻干、低温油炸、罐头、饮料、酵素等特色生产线,农产品加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实现了全链条生产多环节增值。

  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下一步,山东将依托科技进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到2027年,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3万家,营业收入达到2.5万亿元。支持产粮大县、畜牧大县、渔业大县分类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鼓励跨区县共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产地下沉,助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颜值变产值,农民吃上“旅游饭”

  “南有沂蒙山,北有冀鲁边”,德州市宁津县柴胡店镇崔杨村,抗战初期曾是冀鲁边区的重要区域,是一片红色文化的沃土。近年来,宁津县充分利用崔杨村红色旅游的带动效应,激活‘红色教育+乡村旅游+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崔杨农文旅融合示范片区,逐步形成红色文化、绘画写生、肉鸭养殖、水产养殖、特色种植五大特色富民产业基地。

  东有千年古槐文化广场、八路军练兵场旧址,西有崔杨抗日战争纪念馆、八路军115师东进纵队崔杨指挥部展馆,南有千亩生态写生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北有艺术文化产业园和全国规模最大村级美术馆——山东崔杨美术馆。如今的崔杨村,仿佛是一张活着的“旅游地图”,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别样的乡村体验,也让村民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拓宽了乡村致富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从崔杨村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已成为激活乡村经济的关键密钥。今后,山东将开展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行动,重点打造黄河、大运河、齐长城三条乡村文化旅游带,优化济南南部山区、环泰山、环蒙山和“仙境海岸”四大乡村旅游集群,提升微山岛、蓬莱丘山谷等一批乡村旅游集聚片区……以三产融合为突破口,推动乡村资源“活起来”、产业链条“长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侨报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音
    第04版:文化
挖“土”做“特” “钱袋子”鼓起来
耕读渔樵 古村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