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仁杰
我的记忆飘向时间深处,那些熟悉的味道和儿时的回忆,都在餐桌上重温,年味弥漫在空气中。春节的家宴绝不仅仅是吃饭那么简单,一家人相聚,都在每一道精心烹制的菜肴里表达出来。在鞭炮声中,大家围坐上桌之后,亲情更进一步拉近,越来越紧密,酒店中的山珍海味再好吃,也无法和家中烟火相比较,缺少一种温暖,一种味道。
老济南府的大年三十,火房里切菜、和面、炖肉,一家人忙里忙外,每个人的动作都带着热情和期盼,窗外响起鞭炮声,年夜饭就这样开始了。
糖醋鱼是年夜饭的一道硬菜,它起源于明代,也或许更早。济南北临黄河,泺口古镇在黄河岸边,打条黄河鲤鱼,金鳞赤尾,肉质肥嫩,成为家宴上的“压轴戏”,随着一声“上大件啦”,倒满酒,看着鱼盘里头尾高翘,外焦里嫩的黄河之鲤,呈现出鲤鱼跃龙门的造型。咬一口,酸中带香,甜中带辣,它集结了一年中生活的味道,酸甜苦辣,百味交织,却道是春分百花初绽,养生年年有鱼。一条鱼,宴席达到了高潮。
糖醋鲤鱼最佳搭配少不了泺口醋,尤其是吃到只剩鱼骨架上的碎肉时,砸个鱼汤,甩上鸡蛋花,配以金针菇为辅料,加入清汤,多放胡椒多放泺口醋,从厨房端出一盆酸辣汤,大家一起分享那份独特的味道。济南人习惯用一个“砸”字,也道出背后的五味杂陈,年夜饭,不光畅想,还有缠绕在心间的回忆,一个字,早已根植于人们心中,成为难以割舍的情感。泺口醋,大约三百年历史,泺口镇的街巷很多,大多与老城的名字相同,而为了区分就在前面加上“泺口”二字。古镇上有条汇源街,因刘汇岭创办的汇源醋坊而得名,永成醋坊,玉兴醋坊、新城醋坊,约有十九家酿造坊,百姓有句老话说:“洪顺的点心,泺口的醋,黄河的鲤鱼跳龙门。”一道拿手的糖醋黄河鲤鱼,成为独特的风味。
黄河的鲤鱼,与别处不同,最大能有几十斤,泺口的醋也不同,有“三伏老醋”的别称,以高粱和黄米为主料,需要经过三伏天阳光暴晒发酵而成,酿造出的醋色浑黄,酸中微甜,味道浓郁,那些挑着担子卖醋的身影在我眼前晃过,我看到1915年醋坊里师傅拿着酒提子品尝泺口老醋。或是那醋蘸着黄河水酿造而成,抑或是那醋载着黄河情酝出不同的味道。
《济南府志》有“黄河之鲤,南阳之蟹,且入食谱”的记载,文中所记录的糖醋鲤鱼,最早起源于黄河岸边的泺口镇,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可以一品活鲤鱼,泺口大厨郑祥将这道拿手菜,烹制成独特的“泺口风味”,与济南城里的馆子味道不同。韩复榘曾专程到纪镇园品尝,他在饮食界有了一席之地,后来传入济南城内。
泺水由华不注山东南注入济水河道,泺口也由此而得名。济水之畔,古代泺水与济水交汇处,古老的黄河,载着船只与小清河联系起来,成为济水沿岸的重要码头。海鱼、海虾从渤海湾经小清河抵达泺口,清代诗人王初桐的《济水》一诗:“泺口腥风四月天,海鲜新到利津船。东人最重溥河鲫,贩进城来更值钱。”无论是鲤鱼,还是鲫鱼,从码头运上岸,进入厨房,都少不了泺口的醋,它也成为老济南的一种文化符号。
站在黄河桥之上,仿佛看到桓公十八年那场相会,齐鲁两国修好,鲁桓公与齐桓公相会于“泺口”,老巷中,温一壶酒,品尝黄河里烹饪出的美食,自此齐鲁两国和平相处。为了纪念两国国君,人们在这里修建了“泺上台”。那台子不高,却风景独好,站在这里可以眺望到更远的地方。我时常在想,他们选择泺口这个地方相会,一定有其用意和道理。向西遥望,滚滚黄河东逝水,长河落日圆,分分合合,都会随黄河之水向东流去。一个人在黄河面前,如一粒沙,如此渺小,却也如此伟大。两国君王,正是因黄河而结缘,因奔流的河水,打开二人的胸怀,让齐鲁大地变得更加辽阔。
我在文字中感受当年的景象,与桓公在泺口相遇。读到后人的诗,泺上台笼罩神秘的色彩。“草满荒台泺上寒,当年齐鲁旧盟坛。如云如水同归处,百尺横梁不忍看。”泺上台早已不在,但曾经发生过的人与事,只有天空和大地了解过去的真实。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泺水又北流,注入济,谓之泺口也。”1500年前,人们在黄河岸边靠打渔为生,将黄河特有的鲤鱼,运往各个地方,这里也成为著名的水陆码头,连接鲁北咽喉要道,是沿海到内地的重要水上路线。
在济南生活过的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 ,也关注过黄河的鲤鱼,在给好友周密作画时,遥望黄河,远山层峦,水天相接,渔民撑艘小船,撒网,水面上泛起纹理,那些活蹦乱跳的鲤鱼,跃出水面,跳进《鹊华秋色图》中。翻开泛黄的《鹊华秋色图》,一幅千古佳作在黄河岸边绘制而成。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事情或已忘记,而又可以随文字慢慢苏醒。它是岁月中的苔藓,在一年四季中,变得越来越珍贵。
文化中的“地域”,它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这是一个长期过程的形成,地域文化而且不断发展,有所变化的。了解一个地域的文化,不仅是地理环境,美食极具个性。从它的身上,能寻找出深刻的历史和文化的踪迹。前几天,我去了趟胶东,朋友相聚时,同样等待一道大菜,上鱼才能开喝,几盘凉菜上桌,他用手指蘸了蘸茶水,在玻璃餐桌上画了条鱼,端起酒杯说,鱼已到开喝吧。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鱼在不同地方的重要性,三杯两杯下肚,鱼端上来,他又说,鱼来了,重新开始。一条鱼不仅是道美食,写出了热情和好客,也代表不同的地方文化。
家人团圆,一道菜,一勺泺口的醋,带来的不仅是口味的享受,而是厚重的老济南府的文化。我们在品味中,走进时间的深处,回味历史上的事情。
(原文有删减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