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侯晓民
4月19日,以“放飞梦想 拥抱和平”为主题的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2025潍坊风筝嘉年华盛大开幕,吸引了来自中国、巴西、意大利、葡萄牙等51个国家和地区的257支风筝竞赛队伍参赛。
自1984年创办以来,潍坊国际风筝会不仅成为融合体育竞技、文化交流、艺术展示与经贸合作的综合性国际盛会,也是潍坊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每届风筝会,都是潍坊向世界发出的春日邀约——以天空为卷,以竹骨为笔,以纸鸢为墨,将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妙技艺、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绘就成一卷卷纵横天际的文明图腾,演绎成一阕阕激荡云霄的历史长歌。潍坊,以“筝”为媒,以“筝”会友,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看到一个底蕴深厚、活力迸发的山东,一个欣欣向荣、自信开放的中国。
“筝”霸苍穹:给潍坊一根线,万物皆可飞上天
当四月的春风掠过潍坊鸢都大地,一场颠覆想象的视觉狂欢准时上演。“吞云吐雾”的巨型龙头、肆意舒展的八爪鱼、憨态可掬的“眨眼”熊猫、不能上楼就上天的“老头乐”电动车……风筝会期间,“给潍坊一根线,万物皆可飞上天”话题冲上网络热搜。潍坊国际风筝节,正以一场场超乎想象的创意风暴,重新定义人们对风筝的认知。
放飞场里,巨型风筝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风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永训放飞了200米龙头蜈蚣风筝,令人震撼。王永训介绍,该风筝为纯手工制作,共130节,每一节都是潍坊代表性文旅地标。
到了潍坊,机器人也逃不掉放风筝和被放飞的命运。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左手拿龙头风筝、右手拿线管的“春晚机器人”上了天。据介绍,这款风筝1.7米高,还原了真正的机器人。机器人后面的腰身大约300米长,在风力的作用下,双腿可以走动。“我们的想法是把中国的高科技制造和潍坊的传统风筝文化元素融合,让机器人在风筝会上‘放飞风筝’。”
“和平精英把飞机开到了潍坊”成为热点话题。这次风筝会上,以国产手游《和平精英》为主题打造的飞机造型风筝成为全场焦点。“这个风筝翼展20多米,身长15.6米,1:1还原《和平精英》里的一个大飞机。我们做了两个多月,突破了很多传统技术,光是碳纤维就用了1000多米。”国家级非遗项目潍坊风筝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说,今天能放飞成功,让全世界风筝爱好者一睹我们潍坊风筝扎制技艺的魅力,感到非常自豪。
“世界只有一个潍坊,而潍坊能放飞整个世界。”知名网络人士(@半杯馊茶)、国家图书馆古文献研究中心和革命文献中心特邀研究员康晨说。
“筝”情相融:赓续民族血脉,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风筝,古时南方称“鹞”,北方称“鸢”,起源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韩非子·外储说》中,墨翟“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古人最早运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也是风筝最早的雏形。后来鲁班用竹子替代木片,整体降低了“木鸢”的重量,使其能在空中长时间飞行。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唐朝,随着造纸业的发达,民间用纸来裱糊风筝已经很普遍。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从西北大漠到江南水乡,从白山黑水到云贵高原,风筝始终是人们记忆中灵动的风景。藏族风筝上的八宝吉祥、蒙古族风筝上的骏马和雄鹰、壮族风筝上的绣球、傣族风筝上的孔雀和大象、汉族风筝上的鲤鱼跃龙门等,各民族风筝样式虽有不同,但都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风筝,历经千年传承,超越地域与时代的界限,成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串联起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脉络与情感纽带。
这次风筝会上,新疆克拉玛依主题风筝十分引人注目。“这是我们首次亮相国际性风筝大会,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克拉玛依是‘石油之城’‘沙漠明珠’,两座城市的合作代表着东西部文化的交融和创新。”克拉玛依市文体旅游局卡迪亚表示。
一场“风筝之约”,跨越3500公里山海相隔,架起东西部文化交流的桥梁。当沿海纸鸢与边疆风马旗凌空共鸣,两座城市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魅力,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着东西部区域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筝”鸣天下:“我爱潍坊的一切,我爱中国”
潍坊国际风筝节不仅是一场风筝的盛会,更是一条连接世界的文化纽带。在风筝节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外国风筝爱好者和游客。来自法国的玛丽兴奋地说:“太美了!每一个风筝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像是一幅幅画翱翔在天空,而且做工非常精细。”一位加拿大友人说:“这是我见过的最有创意的活动!”
“我是法国的风筝比赛冠军,冠军的奖励就是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我很自豪。这是我第四次来到潍坊,潍坊真棒!”
“我现在放的是20年前做的俄罗斯套娃风筝,我大约有300个风筝,今天带来了小猪佩奇、板球吉米和俄罗斯套娃三个大风筝。这是我第六次来到潍坊,这里太美好了,我爱潍坊的一切,我爱中国!”一位来自巴西的风筝爱好者激动地说。
4月20日,国际风筝联合会第四届代表大会第二次执委会议在潍坊召开,与会者围绕弘扬风筝文化、推广风筝运动、促进风筝事业发展等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国际风联主席苏立科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各会员组织及世界各地其他风筝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促进风筝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还将深入研究和宣传风筝文化,挖掘风筝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让风筝不仅仅是一项运动、一种艺术,更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据介绍,国际风筝联合会于1989年4月1日在潍坊正式成立,总部设在世界风筝都——潍坊,这是第一个设在中国中等城市的国际性体育组织,对发展全球风筝事业,增进国际友谊,促进世界和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筝”蒸日上:小风筝振翅高飞,大产业乘风而起
节会经济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国际影响力最广的风筝文化盛会,潍坊国际风筝会不仅是全球风筝爱好者的狂欢,更是撬动经济增长的有力杠杆。
据介绍,潍坊的风筝产业已形成集设计、生产、销售、展览、旅游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国内市场所占份额分别超过85%和80%,风筝及相关产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超10万人就业。
潍坊市坊子区王家庄子村被誉为“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十几年前由四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4700多人,聚集了200多家风筝企业,超一半的人从事风筝产业,年产风筝过亿只。”王家庄子四村党支部书记王振华介绍,王家庄子村的风筝制作精良、种类繁多,有传统竹骨材料的,还有玻璃纤维的、声光等科技元素的,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消费者需求。
在数字经济时代,潍坊风筝更借助跨境电商实现“云端出海”。亚马逊、速卖通等平台上,潍坊风筝企业开设官方旗舰店,通过直播带货、VR展示等方式,让海外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选购心仪的风筝。
借力潍坊国际风筝会平台,山东正式启动2025“春游齐鲁”服务消费季活动,串联文旅产业、赛事经济、健康消费,同步举办服务消费季,多家企业携特色产品集结现场,推出系列优惠举措。数据显示,风筝会开幕首日,周边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120%,餐饮商户营业额平均增长65%。
此外,潍坊还运用“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办会模式,催生带动了鲁台经贸洽谈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寿光蔬菜博览会、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等节会,为潍坊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搭建了合作平台。
风筝会,不仅是潍坊的城市名片,更是一扇让世界读懂山东、读懂中国的窗口。每一只腾空的风筝,都是跨越时空的使者,携着齐鲁大地的豪迈与柔情,在春风里诉说着这片土地上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文化与经济同频共振的故事。未来,山东将继续以风为媒、以筝为介、以线为桥,让文化的力量飞得更高,让各国的友谊融得更深,让发展的步伐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