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战翠萍 马柯欣 张好
2月4日,由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山东中华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齐鲁青未了·跨越山海过大年--台湾中小学教师中华文化研习营”在山东开营。在为期6天的实地参访、亲身体验、研习交流中,29 名台湾中小学教师踏足济南、枣庄、曲阜等地,真切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尽情领略齐鲁文化的丰厚底蕴和山东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实力,深入交流教育理念,共同探索中华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发展。
研习历史文化 感受海峡两岸同根同源
儒家文化、运河文化、齐鲁民俗……在历史长河中,山东各地的历史文化如同一颗颗璀璨明珠闪耀在齐鲁大地。此次山东之行,营员们深度体验齐鲁文化独特魅力,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根与魂,真实体验到海峡两岸文承一脉、同根同源。
曲阜,因儒而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世界历史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文化圣地之一,被称为“东方圣城”。研习营一行沿孔庙和孔府中轴线,在一步一典故的行进中,聆听传承2500多年的人文历史,拜谒至圣先师孔子,探寻儒家文化的“基因密码”。
来自台中市的谢老师是一名英文教师,她对山东传承儒家文化的做法十分赞赏:“我在曲阜的孔子博物馆了解到,仅是《论语》的传承,就实现了从幼儿园到老年人‘全年龄段’的教学和传播,普及程度非常高。此外,《论语》还被翻译成30余种外国文字,如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的经典文献之一。”
“海峡两岸一脉相传,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和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研习营领队、中华教育交流推广协会理事长陈家芳介绍说,研习营大部分台湾教师是首次参访山东,来之前就对孔子故里心向往之,此次游历了曲阜“三孔”、尼山圣境,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记忆,大家非常期待有机会下次再来。
台儿庄古城,一座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的中华古水城,既是运河文化的载体,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丰碑。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营员们仔细观看各种战地文物、历史图片、影像资料,重温了台儿庄大战浴血辉煌的战史,感受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吾辈当自强。后世子孙有责任了解和学习这些抗战先烈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中华教育交流推广协会的张老师表示,走进共同历史记忆发生地,缅怀革命先烈,更增强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东的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令营员们印象深刻。在泉城济南,营员们和山东中华文化学院教师一同包饺子、做汤圆,体验传统中国年。“我们此行是在春节期间,山东各地处处张灯结彩,还有舞龙舞狮、放鞭炮、非遗表演等民俗活动,非常热闹。过年家家户户有吃饺子、汤圆的习俗,感觉在山东过年很有烟火气,更有‘年味’。”来自台中市的林老师说。
参访企业农村 触摸山东发展强劲脉搏
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文化与科技、人文与经济,本就共生共荣。研习营一行走进山东企业和农村,多维度感受山东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脉动,近距离体验“好客山东、好品山东”的独特魅力。
“目前,全球共有5家人体低温保存中心,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是亚洲唯一一家。”走进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一种科技感、未来感扑面而来,在该院负责人的陪同讲解下,营员们看到了可在-30℃做手术的人体冷冻手术室、世界上唯一一台可将人体从常温连续降至-190℃的程序降温仪……当了解到银丰生物集团在低温医学资源储存和研究、医用细胞资源储存、基因测序、细胞临床应用和科研等方面硬核实力后,营员们纷纷感慨山东生物医疗高科技发展的神奇,“感觉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在现实中发生了。”
在华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员们走进全球首座以透明质酸为主题的博物馆——世界透明质酸博物馆,依次参观了透明质酸科普展厅、工业旅游示范车间、产业展示馆、产品陈列厅,深入了解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经过40年发展逐渐成为世界领先玻尿酸产销大国的历程,以及该企业在原料研发、产品生产和品牌锻造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这家企业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透明质酸产业化水平居世界首位,山东生物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令人震撼!”来自台北市的黄老师感叹道。
“印象最深还是泰山脚下的马套村,虽然去的当天最低温度达零下14℃,但还是阻挡不了我们参访山东新农村的步伐。”来自新北市的赖老师说,马套村最初以采石为主业,后来响应绿色环保政策,转型发展茶产业,逐步形成了集生态旅游、采摘餐饮、民宿居住、研学教育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产业体系,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这种乡村高质量发展令人非常欣赏。“我们在村里还体验了剪纸、摊煎饼等民俗活动,走的时候大家都恋恋不舍。”赖老师笑道。
交流教育理念 共探中华文化传承发展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心灵根脉,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本次研学活动为两岸教育界同仁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和平台,拓展了彼此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分享了教学实践经验,为鲁台教育交流搭起了一座“连心桥”。
研习营一行走进济南长清大学城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倡导“完整人教育成就完整学生”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公立学校。营员们看到,该校图书馆、科技馆、实验室、钢琴房、创客室、多功能厅等均对学生随时开放,在扩展教育空间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在一间实验室,几名台湾教师围着“双曲狭缝”实验展示柜赞不绝口,其中一位说道:“这种教学设备把一个复杂实验用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既方便理解又能激发小孩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学校也有这样的实验室就好了!”
现场聆听了该校老师讲解贯通式《论语》课程后,营员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讲得太好了,将《论语》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采用不同课型传授给学生,太值得我们借鉴了!”“这样系统讲授《论语》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个人精神成长。”随后,营员们与该校老师围绕着培养传承中华文化主题进行座谈交流,对两岸教学体系和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营员们表示,将会把自己在山东学习到的教育经验应用到今后教学中,促进台湾学生的全面发展。
回顾本次研学历程,营员们认为不虚此行、收获满满,一致表示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把研学的所见所闻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和亲朋好友,让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交流发展中来。来自台北市的刘老师充满深情地创作一首藏头诗以表留念:“山高水长喜相逢,东道隆情意深浓。台陆齐鲁青未了,北南文化互交融。友于兄弟欢颜展,谊结文缘岁月酬。长愿交流通两岸,存心携手向共荣。”
鲁台万古情,两岸一家亲。山东中华文化学院为此次研学活动的鼎力相助和热情接待令营员们感动不已。返台后,中华教育交流推广协会特地发来一封真挚的感谢函,希望今后双方在两岸高等院校青年、中小学教师的交流上更加紧密协作,“共构两岸同心桥,同圆中华世纪梦,为民族的振兴发展与两岸的互利双赢奉献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