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干字当头 见证奋斗

代表委员的“两会声音”

培育智能技术人才助力低空经济“高飞”

  培育智能技术人才助力低空经济“高飞”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多、发展潜力巨大等特点。目前,山东拥有417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济南空天信息产业集群初成,青岛示范区初具规模,滨州产业园雏形已现。同时应看到,低空经济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够紧密,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足等问题。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最迫切、最关键的是加快产业链智能技术人才培养,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由政府鼓励高校、职业院校根据低空经济产业链的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增加飞行器运营管理、时空数据处理、智能传感器应用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是完善产教融合协同机制。由政府、企业、高校和行业协会成立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协同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产教融合工作。规划和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区或基地,吸引中下游产业链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三是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支持。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低空经济企业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设立专项基金或对合作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项目优先立项等优惠政策,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四是加大人才引进与保障政策。制定针对智能技术人才的专项引进计划,为高端人才提供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子女教育优惠等政策支持,吸引优秀人才流入低空经济领域。(省政协常委、山东省侨商联合会副会长、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校长吴梦军)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侨报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专题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综合
代表委员的“两会声音”
代表委员的“两会声音”
代表委员的“两会声音”
代表委员的“两会声音”
代表委员的“两会声音”
代表委员的“两会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