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设计赋能山东制造
艺术设计,作为制造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重要纽带,通过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能有效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艺术设计不仅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更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和引擎。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超100种重点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三。近年来,山东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面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推动设计与制造融合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总体而言,山东制造在艺术设计方面缺乏竞争优势。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应重视艺术设计的赋能作用,充分发挥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和智力资源的优势,推动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紧密对接,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富有活力、支撑力和成果转化力的艺术设计创新体系。建议充分利用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制造业基础,成立山东艺术设计中心,依托济南、青岛等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园区和设计街区,形成设计产业的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在提升山东制造品牌形象同时,将山东打造成全国、亚洲乃至全球知名的艺术中心、设计之都。
山东制造业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加强人工智能设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推动设计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加大对人工智能设计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人工智能设计软件和平台,分领域构建垂直模型,提升设计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营造良好设计生态环境,为设计创新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优质的服务体系,不断为山东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塑造新动能。(省政协常委、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徐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