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高水平开放 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  本报综合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山东全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持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以高水平开放赋能高质量发展,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实践新篇章……即将过去的2024年,已成为山东对外开放印记鲜明的年份。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是山东迈出的关键一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并对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为山东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遵循。

  山东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与实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为国内外企业在鲁投资兴业提供了极大便利。例如,各类经济开发区与自贸区的建设,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次办好”改革的深入推进,让企业办事不再 “跑断腿、磨破嘴”,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吸引了众多世界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山东,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了山东产业的升级与国际化发展。

  12月13日,由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实施的中德未来城D1组团2号生态广场建设项目成功实现智能辅助评标,该项目也成为全省首个使用智能辅助评标的项目。

  以开放促改革,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山东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坚持目标导向,总结形成了5批制度创新成果,累计有221项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其中,2项改革试点经验被国务院发文推广,5项“最佳实践案例”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推广,6项创新成果被联席会议简报刊发,各类创新成果数量在同批次设立的自贸试验区中位居前列。

  搭建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

  致力于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山东,以全球视野和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出去”“引进来”,在搭建高能级开放平台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打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集聚全球优质资源的重要载体,为全球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5月27日,2024港澳山东周开幕式在香港举行;8月28日,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开幕;10月7日至11日,2024“新加坡—山东周”活动在新加坡成功举行,山东周活动首次落地狮城……今年以来,山东着力打造一系列重大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加快“走出去”,吸引更多外资外商外企“走进来”。据统计,2024港澳山东周、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对外开放标志性活动,累计签约项目404个,其中外资项目207个,合同外资87.5亿美元,推动山东集聚全球资源要素水平不断提高。

  省商务厅副厅长王红介绍,2024年,我省商务部门深入实施“好品山东  鲁贸全球”市场开拓行动,省市县商务部门累计组织全省9800余家企业参加境内外展洽活动,分产品类别在省内组织举办国际精准采购系列活动,今年前11个月,全省货物贸易出口增长6.9%,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

  下一步,山东将聚焦全省标志性产业链,三级联动开展精准招商、常态化招商,深挖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潜力,进一步完善外资企业圆桌会、跨国公司恳谈会等机制,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用足用好过境免签政策,更大力度为外商投资提供便利化条件,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以高质量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扩容“一带一路”“朋友圈”

  12月16日,一批来自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过境货物的专列,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出,共装载110个标准集装箱,货值约163万美元。“相比其他运输方式,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过境运输货物在抵达青岛港后,先转运至上合示范区,再搭乘中欧班列运往中亚国家,可大幅节省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货运代理方青岛远洋大亚物流有限公司经理陆书盛说。

  据悉,山东中欧班列今年已开行超2600列,国际运营线路达56条,可通达2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自2018年10月首发以来,山东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1万列,是全国跨入“万列俱乐部”最快的省份。

  东联日韩、西通欧亚,山东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深厚的产业基础,已成为 “一带一路”倡议中连接海陆、沟通内外的重要枢纽,在国家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青岛港、日照港等繁忙的港口,巨轮穿梭,货物往来,构建起了通达全球的海上物流网络。中欧班列从山东呼啸而出,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将山东的优质产品如机械设备、农产品等运往欧洲大陆,同时也将欧洲的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等运回山东,促进了双方的贸易往来与产业互补。众多山东企业积极“走出去”,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厂、开展合作项目,不仅拓展了自身的发展空间,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就业,实现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2024年是RCEP正式生效实施的第三年,随着RCEP“朋友圈”不断扩大,更多优惠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前11个月,我省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20.4万份,出口享惠货值454.3亿元。

  世界舞台愈加开放,山东正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对外开放,释放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奏响新时代高质量的强音。

  相关链接

  济青烟威,10天过境免签

  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优化实施过境免签政策,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情况。

  今年以来,山东各口岸入出境外国人共计148.6万人次,同比增长61.1%;其中,通过过境免签、口岸签证等便利政策入境外国人数量同比增长92.3%,利好政策带动来鲁外国人数量显著提升。

  经报国务院批准,国家移民管理局决定自2024年12月17日起,全面放宽优化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此次政策新增山东省济南、烟台、威海3个国际空港口岸,至此,山东实施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已经增加到5个,新增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总数位居全国第二。这为山东加快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以更大作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带来了重大机遇。

  此次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优化,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停留时间延长。新实施的外国人过境免签停留时间,由原来的72小时和144小时统一延长为10天,实行240小时过境免签。符合条件的俄罗斯、巴西、英国、美国、加拿大等54国人员,从中国过境前往第三国(地区),可从24个省(区、市)60个口岸中任一口岸免签入境,并在规定区域停留活动不超过240小时,停留期间可从事旅游、商务、访问、探亲等活动。

  二是适用口岸增加。全国入境口岸由39个增加至60个,其中,涉及山东4个市5个口岸,青岛空港、海港(客运)口岸已于2019年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此次新增济南遥墙、烟台蓬莱和威海大水泊3个国际机场口岸,适用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已全面覆盖国家中心、蓝色经济带城市以及历史文化、海滨旅游名城。

  三是停留活动区域扩大。政策实施区域由现行19个省份扩展至24个省份,过境免签入境的外国人可在山东全省行政区域内停留居留,同时可前往全国其他23个适用政策的省份规定地区停留活动。目前,山东已构建起“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南亚、欧洲”的国际交通大枢纽。省内高铁高速成环运行,基础设施完备、软硬件保障有力,实现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内1小时通达、省内各地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为外国人跨省跨市活动提供快捷高效的交通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侨报 版权所有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乡音
    第04版:文化
山东高水平开放 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中共山东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举行